《世说新语》的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2:58:36
《世说新语》的解释

《世说新语》的解释
《世说新语》的解释

《世说新语》的解释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是这个吗?)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

全部展开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刘义庆,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
2.50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解释:
孙齐由:孙盛的大儿子孙潜。
齐庄:二儿子孙放。
庾公:庾亮。当时孙盛在庾亮帐下当参军,和庾亮有私交。据《晋书》上说,有一次王导要打压庾亮的势力,孙盛就劝庾亮:王导常有世外之怀,怎么会屈身做那些凡夫俗子的事情,必定有小人在挑拨离间。后来一查,是陶侃的儿子陶称在作祟,庾亮杀陶称。陶侃家的军事势力从此没落。
欲何齐邪:这里的“齐”是见贤思齐的意思,达到。
齐庄何字:似乎应该表述为“问齐庄”,不然回答的主人公是谁会产生歧义。
圣人生知:圣人生而知之的省略语。《论语•季氏》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而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虽然孔子认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但后人(特别是他的弟子)以为孔子是谦虚。子贡就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固天纵之将圣”(《论语•子罕》),“仲尼,日月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论语•子张》)。学生把老师捧得很高,说他是“大师”,其实是有意无意抬高自己的方式,或者在其中捞取自己的利益。现在有些先生说自己不是“大师”,但学生这样说他总是笑,“大师”证书也是自己去领来的。
故难企慕:这句话也许透露出,无论魏晋时候儒家看似式微,老庄如何推崇,其根本地位和价值判断还是儒家胜于佛道,但内在人格意识的觉醒使魏晋人更觉得佛道亲切一些,儒家消除不了人生的感伤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2.51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懕。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解释:
张玄之:又名张玄,字祖希,历任吏部尚书、吴兴太守、会稽内史等,又称张吴兴。魏晋时期江东有朱张顾陆四大家,张玄之属于张家,其谱系不清,但和想吃鲈鱼脍辞官回家的张翰应有亲缘关系。从《世说》看,张玄之和顾敷不仅是表亲,可能他的妹妹还嫁给了顾敷,早早当了寡妇。张玄之和顾敷两人年纪在《世说》中就有抵牾,一说同岁,一说张玄之大顾敷两岁。张玄之和谢玄齐名,时称“南北二玄”,《世说》中有好几则他的故事。
顾敷:字祖根,23岁去世。
顾和:见2.33。
中外孙:中就是内的意思,孙子和外孙。
偏至:结合前文大概是偏颇的意思。
不懕:恹或厌。大概是不安、不满足的意思。
般泥洹:又叫般涅盘,般是佛教用语,直译为般若、波若等,意译为“智慧”。 涅盘的本意大约是消灭烦恼,获得真如永恒的意思,也代指僧人死亡。现在的寺庙中卧佛像是有的,但卧佛的壁画好像没有见过,或者我没留心。据《出三藏记集》中说释迦牟尼去世时,“天地震动,师子等百兽悉大哮吼,诸天人号啕,山林树木皆悉摧裂,天女人女无量百千喐咿交涕不能自胜。诸有学人(烦恼未断的学生)佥然不乐,诸无学人(断尽烦恼的学生)但念诸法一切无常。……佛既灭度,诸大罗汉各各随意,於诸山林流泉溪谷,处处舍身而般涅盘,或有飞腾虚空雁行而去,现种种神变令众人得信心清净。”
被亲故泣:平时被释迦牟尼亲厚的所以要哭。张玄之的出发点大约还是儒家学说的亲亲厚厚观点,看前文也许是趁机表露对顾和的不满。
忘情:《世说新语•伤逝》中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就是修养高的人能做到不为感情所动。《出三藏记集》中说,释迦牟尼去世“唯阿难亲爱未除未离欲故,心没忧海不能自出”,佛教认为有情皆苦,就是着相,学佛的目的就是弄通苦、集、灭、道“四谛”。而庄子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今又变而之死,是相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市,而我嗷嗷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顾敷的回答从玄理出发,的确比张玄之深邃一些,这个故事也是为了印证“顾胜”。但从现在的眼光看,一个7、8岁的小孩子说这样的话,无非就是无体悟的鹦鹉学舌,不足为观。
2.52康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解释:
康法畅:和尚名,《高僧传》里有他的简单介绍,他写过一本《人物始义论》,说自己“悟锐有神,才辞通辩。”
庾太尉:庾亮。
麈尾:一种扇子或拂尘,有点像如意,上面扎着驼鹿尾(驼鹿也叫“四不像”,魏晋时期在中国分布很广,现在很少),一些画里保留着它的形状。传说驼鹿行走时,以前鹿之尾为方向。东汉名士手执麈尾清淡,实际就是以“主鹿”自命,表示引导潮流,后相习成俗,成为名流雅器,所以清谈也称麈谈。当时弘扬佛法也叫“麈尾一振”或“捉麈尾”,如《高僧传•释慧通传》中说:“(释慧通)少而神情爽发,俊气虚玄,止于治城寺。每麈尾一振,辄轩盖盈衢。”
那得在:怎么还能留得住?麈尾是当时一种重要的礼物,并具有象征意义。
贪者不与:廉者不求倒还罢了,贪者不与表示康法畅“我的就是我的”,不为外物所侵扰的意思。这句话和佛教思想有区别,也是其中国化的表现。

2.53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解释:
此节有误,据《晋书》,庾稚恭当做庾怿庾叔预,荆州当做豫州,晋武帝当做晋成帝。
庾稚恭:庾翼,庾亮的弟弟,书法家。庾亮死后,代镇武昌,任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其素胸有大志,以收复北方为已任,中道病死。
庾怿:庾亮的弟弟,历任辅国将军、豫州刺史等。庾亮死后,晋成帝和琅琊王家决定打压庾家,说“大舅(庾亮是成帝的舅舅)已乱天下,小舅(庾怿)复欲尔邪!”庾怿因故自杀。
毛扇:羽毛扇、白羽扇。傅咸《羽扇赋序》中说:“昔吴人直截鸟翼而摇之……灭吴之后,翕然贵之,无人不用。”
故物:旧物。常理当然是送礼古董要旧,日用品要新。
刘劭:字彦祖,彭城刘氏,祖父刘讷是西晋“二十四友”之一。历任侍中、豫章太守等。
柏梁:汉武帝时期造的一个宫廷建筑,因以香柏为梁,故名。《三辅旧事》中说:“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后泛指宫殿。
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大厦。唐武宗废佛敕书中说,当时寺庙“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
钟、夔:伯牙的知音钟子期,尧舜时的乐官夔,这里代指懂得鉴赏的音乐家。
该句出自《三国志•魏书》刘桢答曹丕语:“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厦)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但语言更加简练优美。
此人宜在帝左右:有个笑话,一个大臣要离京赴任,临走时对皇帝说,希望陛下远小人亲忠臣。皇帝问他如何辨忠佞。大臣说,说臣好的就是忠臣,说臣坏话的就是小人。

作者:linyi518 提交日期:2009-03-02 00:29 2.54何骠骑亡后,征褚公入。既至石头,王长史、刘尹同诣褚。褚曰:“真长,何以处我?”真长顾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视王,王曰:“国自有周公。”
解释:
何骠骑:何充,字次道,安徽次等士族出身。在晋成帝时由王导推荐任侍中,晋康帝时封骠骑将军。晋穆帝二岁即位,他任宰相,与庾亮的弟弟庾冰、会稽王司马昱等共辅幼主,处理朝政。《晋书》上说:“充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杜稷为己任。凡所选用提拔,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他在康帝死前即以褚裒出镇京口,主持军务。
褚公:褚裒,字季野,见1.34,他当时任徐州、兖州刺史,镇守京口。因为他是褚太后的父亲,当时朝廷根据庾家以外戚主政的先例,就征他入朝欲任尚书事,但他本人可能出于主掌兵权、守住南京咽喉之地更有利于家族发展和朝廷稳定的考虑,并不愿株守朝廷。
石头:石头城,现在南京清凉山一带,所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三国孙权时就石壁筑城,依临长江,易守难攻,称石头城。后来人们也把南京城叫石头城。
王长史:王蒙,字仲祖,太原王氏,当时任司徒左长史。他性格放旷,曾照镜子自夸说:想不到“想不到王讷能生这样好的儿子(王文开生如此儿邪)!”;死的时候又说:“像想不到我如此了不起的人还活不到四十岁(如此人曾不得四十也)!”他与刘惔、桓温、谢尚当时称为“四名士”。其女儿也是晋哀帝司马丕的皇后。
刘尹:刘惔刘真长,见1.35。他们都和会稽王司马昱交好,所以推荐司马昱主持朝政。
周公: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周公辅佐朝政。这里比作司马昱。司马昱是当时清谈协会的名誉会长,这些名士围绕在司马昱身边,在其政治发展中起到了谋士和拥护者的作用,最后终于使司马昱当上了比较窝囊的简文帝。
当然,《世说》这样描写是对历史的简化,事实上,有一大批人在权衡褚裒要不要离开军队前来辅政,因为当时桓温的势力很大,需要有人在军事上加以牵制平衡,褚裒镇守京口就是为了起到这个作用。褚裒回去后以都督徐、兖二州又兼征北大将军,经略北伐军务,避免他人以北伐之名,挟北伐之功,形成对司马家的觊觎。

林黑兄,钱先生的不用简化,因为是尊重他。关于简化字的问题,有个标准就行,似不必拘泥。
翼空兄,争取明年写完,后面的人物大都出场过了,解释起来简单一些。
秋英君,其实那个故事好像是真的,就是忘了谁说的。有时候睡了还在串联人事,也哀叹自己,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自己是不是闲得慌。

-
作者:linyi518 提交日期:2009-03-03 10:16 2.55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解释:
曹操的老乡,18岁手刃杀父仇人之子;皇帝的女婿,一生戎马,功高震主,“政由桓氏,祭由寡人”,主持废立之事;满门的高官,名士的言谈,朝中人不敢仰视,他还准备刀斧手要杀王谢两家族长。枭雄桓温终于作为主人公登场了,我们已经见过多次他,但都是侧面,这次正面与他相遇,呀,原来他还这么多愁善感。我们至今还记得他,也许并不是这一句话,而是另外一句“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这句话就像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如此惊心动魄的赤裸,如此令人厌恶的狂妄,以至于站上道德底线的人都有理由谴责他们。不过只要我们读过他们的传记,不免会想起王尔德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所说的:“任何把人们分成好与坏,这委实荒唐,人们要么有趣,要么乏味。”桓温,决不是乏味的人。
他的父亲桓彝和大名士温峤是好友,桓温出生时,温峤来祝贺,听其震天的哭声,赞叹道:“真英物也!”桓彝佩服温峤,就给孩子取了“温”的名,字元子,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温峤这样一流的人物。结果物超所值,桓温成就了更大的名声。桓温的才能在年轻时代就独占鳌头,得到执政庾翼的赏识,向成帝推荐说:“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于是桓温永和元年(345年)34岁时出任荆州刺史,35岁率7000人直入四川,平定蜀地,擒获汉王李势。从此以后南征北伐,去过氐族人占据的长安,收复羌族人占据的洛阳,打到鲜卑人占据的枋头,纵观东晋一朝,谁也事业都不能和桓温比肩。但是,几乎所以人都认为,桓温是个丘八,桓温是曹操,桓温必反,桓温当皇帝了,大家日子不好过了。桓温晚年,成为门阀士族的公敌,最终病死,终年61岁。《晋书》中说:“桓温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时既豺狼孔炽,疆场多虞,受寄捍城,用恢威略,乃逾越险阻,戡定岷峨,独克之功,有可称矣。”桓温是誓报父仇的少年,是高谈阔论的名士,是亲为士卒的将军,是泫然泪下的情种,是随时会颠覆晋朝的乱臣孽贼。
金城:现在山东诸城,原南琅邪郡郡治。桓温在咸康七年(公元341 年)任琅邪国内史时镇守金城,这次是太和四年(公元369 年)伐燕国,已经相距28年。
十围:十掐,也就是胸围在1米5到2米左右。我们小时候听评书,说一员猛将往往是身高一丈,腰宽十围,这么大的柳树还真少见。有人说也许是快死了柳树才这么大,因为庾信有个名篇叫《枯树赋》,其中说:“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但也有人说,十围的柳树正是郁郁葱葱之时,而桓温已经57岁,夕阳迟暮,所以特别感慨。
无论是这棵树快死了还是生命力十分旺盛,总之,这种引起人生的集体感伤是魏晋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只要翻翻《古诗十九首》,那时人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悲哀情绪几乎俯拾皆是:“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种表面上的消极悲观,其实真正要表达的是它的方面,就是对人生、欢乐、事业的强烈追求和留恋。
后来桓温这场性情中人的痛哭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辛弃疾《水龙吟》唱道:“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不仅在于他的功业,而且也在于他的情怀。不过“尧与舜,你让天子;我笑那汤与武,你夺天子;他道是没有个傍人儿觑,觑破了这意思儿,也不过是个十字街头小经纪”!
我们也不要以为桓温真的不可一世,365年,他已经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遥领扬州牧,但他依旧很担心朝廷突然对他下手,他当时兵驻安徽芜湖,唯恐朝廷驻扎在京口的徐、兖军队和寿春、合肥的豫州军包围攻击,《太平寰宇记》中说:“昔桓温驻赭圻,恒惧掩袭。此圻宿鸟所栖,中宵鸣惊。温畏官军至,一时惊溃。既定,乃群鸟惊噪,故相传为战鸟山。”正是为了解决豫、徐军队,所以他假借北伐名义整肃军队,并在途中哭了一场,虽然遭遇枋头兵败,但取得了兼领徐、兖二州的职务,还诿过他人,以其子桓熙代为豫州刺史,终于扫清了进入建康的障碍。

收起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

全部展开

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