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3:07:19
英语翻译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英语翻译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英语翻译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感激不尽!

英语翻译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

全部展开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收起

满意回答2008-11-07 15:14《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

全部展开

满意回答2008-11-07 15:14《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收起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论语十则原文

全部展开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论语十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这里用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或(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即面对着利害关系。特别是事变关头,才能真正识别君子的操守,同时也指出为人须如松柏之坚韧刚强,要经得起时间环境的考验。)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注释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分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另外一个翻译:《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关于《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二、文白互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肯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译文: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
知识储备】
三、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 三省(xǐng)传(chuán )不习乎 曾(zēng )子 罔(wǎng) 殆( dài )诲(huì)女( rǔ)知之乎 是知(zhì)也自省(xǐng ) 弘(hóng)毅( yì) 凋(diāo) 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 死而后已(yǐ) 焉(yān) 哉( zāi )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五、区分内容: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学习态度: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思想品德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名句默写: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收起

1.曾子说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2.孔子说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子贡问 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吗? 孔子说 是宽容啊!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4.曾子说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

全部展开

1.曾子说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2.孔子说 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子贡问 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吗? 孔子说 是宽容啊!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4.曾子说 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
5.孔子说 富裕的做官是人们追求的, 可如果用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该抛弃仁义之道
6.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 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7.孔子说 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美德,不应该促成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相反.
8.孔子说 富裕如果能够通过追求得到 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爱好的事业.
9.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 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10.(曾点)说 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夫子叹了口气说 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收起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全部展开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收起

英语翻译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中,孔子对富与贵的态度是什么?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翻译 英语翻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易其道得之,不取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去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 英语翻译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英语翻译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篇》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富与贵,是人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语文同步P97滴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子曰:论语七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词类活用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论语 四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子贡问孔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 英语翻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以其道得之:意思是不当得而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去仁,恶乎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的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