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和《欧阳公事迹》 练习题答案.急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7:32:04
《送东阳马生序》和《欧阳公事迹》 练习题答案.急 ,

《送东阳马生序》和《欧阳公事迹》 练习题答案.急 ,
《送东阳马生序》和《欧阳公事迹》 练习题答案.
急 ,

《送东阳马生序》和《欧阳公事迹》 练习题答案.急 ,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1.D“写”的意思
2.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c )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这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借书给我的原因.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心情好的时候,再去请教.
3.回答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从他人处借书抄阅,按约定之期归还.所以别人都愿意借书给宋濂.宋濂也得以饱览群书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不因家贫放弃读书的梦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态度极其恭敬
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刻苦学习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什么题呀

1.作者从哪三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2.文中将自己和同舍生进行对比,目的是什么?
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坚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和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预约。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优点?
5.作者平时求教老师和老师发怒时她求教的情景分别是怎样的?请用原文回答。这表现了作者什么优点?
答案:1.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

全部展开

1.作者从哪三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2.文中将自己和同舍生进行对比,目的是什么?
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坚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和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预约。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优点?
5.作者平时求教老师和老师发怒时她求教的情景分别是怎样的?请用原文回答。这表现了作者什么优点?
答案:1.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事求教的跋涉之难.
2.文中将自己和同舍生进行对比,目的是表现出作者并不因为衣食住行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
3.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坚告诉马生,用意是说明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不怕艰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诚实守信、尊师重教,才能学有所成。
4.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表现了作者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的学习,有概括作用。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预约,表现了作者诚信做人,借书不失信于人。
5.:平时求教;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发怒时求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严肃的神态;“俯身倾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奇案功德姿态,”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反映了他勤奋好学,尊敬师长,虚心求教。态度认真,谦虚谨慎。用心专一。
只会这些 将就看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