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说的论点是什么?大陆漂移说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其主要论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4:37:05
大陆漂移说的论点是什么?大陆漂移说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其主要论点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的论点是什么?大陆漂移说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其主要论点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的论点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其主要论点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的论点是什么?大陆漂移说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其主要论点是什么?
大陆漂移说
开放分类:地理、科学、学说
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1620年英国人F.培根提出了西半球曾经与欧洲和非洲连接的可能性.1668年法国R.P.F.普拉赛认为在大洪水以前,美洲与地球的其他部分不是分开的.到19世纪末,奥地利地质学家修斯,E.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而将它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1912年魏格纳,A.L.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当时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泛大陆存在及大陆破裂、漂移的证据主要有:
①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②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例如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都属早古生代造山带;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晚古生代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③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又如主要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诸大陆的石炭-二叠系中.而这些大陆所在的气候带却不相同.
④石炭纪-二叠纪时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这些地区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目前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与此同时,在北半球除印度以外的广大地区并未找到确切的晚古生代冰川遗迹,相反却见到许多暖热气候的生物化石.这表明上列出现古冰川的诸大陆在当时曾相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大陆.
⑤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大陆漂移思想是一种活动论,它的提出是对固定论的挑战,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地球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大陆漂移的机制问题至今依然没有解决.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大陆漂移学说
解释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演变的一种学说。1912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起初,魏格纳看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南、北美洲和非洲、欧洲的边缘相吻合的现...

全部展开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大陆漂移学说
解释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演变的一种学说。1912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起初,魏格纳看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南、北美洲和非洲、欧洲的边缘相吻合的现象设疑,从而进行系统研究。
该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其余部分称为泛大洋。地壳在最初形成时为很薄的花岗岩质硬壳,均衡地漂浮于玄武岩质基底上。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导致大陆发生从两级向赤道的离极运动。由于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导致大陆向西的运动。
但最初的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泛大陆分裂的古生代褶皱带,不能解释升降运动。如果大陆比基底坚硬,大陆就不会挤压成褶皱,而是基底挤压成褶皱。如果大陆的基底软,则大陆根本不会漂流。
海底扩张学说
是有关岩石圈发展的一种学说。1961年由美国赫斯和迪茨提出。该学说认为地幔内存在着热对流,变化了的地幔顶部的玄武岩熔岩物质,形成高温上升流,在大洋中脊隆起,侵入并上升涌出,遇水作用成蛇纹石化,从而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将原先存在的大洋地壳不断向外推移,使整个海底不断自大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至海沟一岛弧一线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沉,又融熔于地幔中,达到新生和消亡的消长平衡,使洋底地壳在于-3亿年间更新一次。该学说的主要证据是,印度洋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的延伸方向,并以中脊为轴呈两侧对称,其顺序与年代一致,证明洋底是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展大洋中脊的扩展而成;转换断层概念的提出,使岩石圈水平位移成为可能,也说明大洋中脊的扩张新生洋壳和海沟带的洋壳俯冲消减的消长平衡关系。测算结果表明,太平洋的扩张速率为每年5-7厘米,大西洋为1-2厘米。海底扩张学说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新形式,也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理论支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