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大学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1:24:45
问一个大学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问一个大学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问一个大学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问一个大学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个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三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这三个组成部分.新中国从四九年到七八年这近三十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阶段,是在实践这三个组成部分原理而确立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引导实施其第二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和第三个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虽然十年文革是个意外的产生,但是,从展开土地改革、改造民族资本家、消灭私有制,再到在城镇建立公有的国企、集体企,而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等等的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都是理论的事先确定来展开实践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俄苏化的基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那么,中国在实践马克思主义俄苏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在先而实施在后,从49年到78年的这近三十年的社会结果那是怎么样呢?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是要“凭票供给”生存.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而造成这种“凭票供给”的社会结果呢?这个问题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社会结果已经作了回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实施的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之路比俄苏化建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体制,而现实得多,社会发展快得多,中国人得到现实利益要真实得多.实际上,邓小平理论在指导改革开放的现实是否定了俄苏化建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两个:即《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形态论和经济体制论的社会主义.只有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仍然在大学、党校的教材和考试卷而被肯定着.
这样,由于俄苏化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是占有抽象的基本概念的范畴观,是能说出万能话的事过之后的解释看法论,所以它既可以为“以阶级斗为纲”滋生“两个凡是”,也可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解释“改革开放”,因此,俄苏化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被大学、党校当做是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而保存在至今.那么,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果真的是指导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小康社会的思想吗?实质上不是的.如果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看法观,真的是指导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思想,那么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现实就不会长期要用“解放思想”去推动、去促进.大家可以明确一个道理: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的现实能是用承认、回答的特性展开的?不是的.是用改变、实现的这一特性来展开的.所以,在大学、党校而学到的是承认、回答的特性,必然在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每一步都要用“解放思想”来推动、来促进.
我们再来看看:俄苏化建构《科学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确立“社会形态”只能是:国有,集体所有,是坚决要去消灭私有制而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基础.当然,大学、党校的重新解释是将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产生的私人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乡镇企业与国企一并而重新设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这就能改变俄苏化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特征?实际上,在大学、党校的教材和考试卷的基础理论并没有脱离德国哲学的基地而产生的抽象理性.实际上,俄苏化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从理论的前提上就是马克思批判、揭露的复活.也就是说,俄苏化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从认知人类生存时空的范围,是将人当做抽象的人看待的.然而,马克思是立足在现实存在的那样将人当做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把人当做是“抽象的人”的看待.现实的人是生活在现实存在中,而抽象的人是生存在抽象概念的抽象范畴中,这就是马克思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区别.现实的人是要从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物质变化的物质结果来生存的,而只有抽象的人是依赖理论家们在抽象存在里设置抽象概念的抽象范畴来生存.因此,当下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从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书信、文章、著作而找到考证:《唯批》、《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不是歪曲了马克思的真实思想的根据,并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所实施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成功经验来证实: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创立的是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现实理性即不间断地展开改变事物的现状,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理论.而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的现存状态,实质是改变的对象和内容.对这一现实前提,我们已经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和历史的过程中看到了,只有改变事物的现状才能推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俄苏化建构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是不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的立足地.实际上,我们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书名,就能意识到以“政治”命名的经济学是马克思批判的对象和内容.因为在马克思看来“政治”是“宗教”的概念.经济学的立足地是在现实存在的现实来展开观察或考察的经济活动,而不是从“政治”前提来理解经济.同样,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即一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也是那种以“政治”为前提的经济学是批判的.实际上,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立足在现实存在而展开观察和考察当时的蒸汽机动力的生产与交往的现实关系,从而理解在现实存在的经济活动,是如何地去提供能解放无产阶级生存的方向和途径.然而,关于《剩余价值论》是不是能在抽象存在而分析、推论、预测得十分准则,这也是值得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去展开考察的.
同时,我们从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90年初)而立足在经济学上采取抑制通货膨胀的实践结果,却在造成国企、集体企的大批职工下岗的事例与在改革开放的第三阶段(90年代末到2000初)却采取的现实应对物价上涨的实践,既推动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成功经验而说明一个事实,在经济学上采取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利率和货币汇率来展开,是不是现实的真相和事实是值得研究的.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俄苏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济学,是有特色的经济学,那是从改革开放的第三阶段在展开现实应对物价上涨的决策中,可以找到建构的现实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