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名著《家》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介绍没看过这篇名著,希望有简单一点的内容故事 脉络.重要经典的故事不能少.包括人物的点评.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9:19:31
求名著《家》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介绍没看过这篇名著,希望有简单一点的内容故事 脉络.重要经典的故事不能少.包括人物的点评.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求名著《家》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介绍没看过这篇名著,希望有简单一点的内容故事 脉络.重要经典的故事不能少.包括人物的点评.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求名著《家》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介绍
没看过这篇名著,希望有简单一点的内容故事 脉络.重要经典的故事不能少.包括人物的点评.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求名著《家》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介绍没看过这篇名著,希望有简单一点的内容故事 脉络.重要经典的故事不能少.包括人物的点评.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述
一、主要情节与主题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优秀长篇.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地——四川成都.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经,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诅咒.我有过觉慧在他的死去的表姊(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在1931年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所以我在1937年写的一篇“代序”中大胆地说:“我来向这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accuse(我控诉).”我还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叫做《激流三部曲》,《家》之后还有两个续篇:《春》和《秋》.
(选自《和读者谈谈〈家〉》,《巴金研究资料》上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我不要单给我们的家族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写的应该是一般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逼近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青年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最后还要写一个叛徒,一个幼稚的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缓不过气来了.
(选自巴金《关于〈家〉十版改订本代序——给我的一个表哥》)
巴金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正像他自己后来所回忆的那样,当时“我如饥似渴地抢购各种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一句一行地吞下去,到处写信要求人给我指一条明确的出路,只要能推翻旧的,建设新的,就是赴汤蹈火,我也甘愿……我们是五四运动的产儿,是被五四运动的年轻英雄们所唤醒、所教育的一代人.”可以说,是“五四”给了他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而他自己的家族故事则为他提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背景和一个丰实的材料库.正是通过讲述这样一个“小社会”在1919—1924年间的故事,巴金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五四运动的产儿”的不无矛盾的社会观和文化观.
一方面,小说描写了高家四代人的生活,并将他们设置为新旧两大阵营.一边是以高老太爷、冯乐山、高克明、周伯涛以及高克安、高克定为代表的老一辈统治者,他们专横颟顸,虚伪顽固,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以及小说中所有不幸的制造者,而以高觉民、高觉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则以叛逆者的形象构成与父(祖)辈的尖锐对立:
他(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这一场景成为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颇有意味的象征.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自然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歧,但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残忍邪恶,二者善恶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价值立场.由这种立场出发,小说猛烈地抨击“巫师捉鬼”和“血光之灾”的封建迷信,对丧礼和婚礼繁琐的风俗也大加嘲讽,斥之为“滑稽”.“从情绪上来说,这部小说是一张控诉状,写出了旧家庭制度的一切罪恶,如爱情的不自由、个性的压抑、礼教的残忍、长者的绝对权威和卫道者的无耻.”见罗成琰、阎真《儒家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而配合着这种情绪,小说采用了一种相当感情化和色彩化的语言,书中人物常常以情感夸饰的直白句如“我痛苦……我控诉……”来形容他们的心理状态,表达他们的个人心绪,从而使这种个人宣泄变成一种社会抗议行为.而所有其他复杂的人生情绪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种情感化色彩化的语言形态是在激进的反传统反专制的30年代文化心态下形成的,但同时它又成为这一种文化心态能够延续和发展的基本载体.”见许子东《巴金与“青年革命心态”》,载《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页.
这样一种情节模式正是现实生活的矛盾在文学中的反映.《家》所诞生的时代,正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落后挨打的形势下寻求自强自立、重建文明的时期.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对富国强兵的追求,维新变法改革制度文化的努力,皆相继归于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流于形式,中国社会陷入更加混乱失序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看来,在于中国自身,正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阻碍着中华民族走向强盛.中国要想摆脱落后的命运,必须与这个传统彻底决裂.而这种决裂只有通过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和极力丑化才能实现.因此,在他们的笔下,传统成了罪魁、元凶、魔鬼、食人者.“启蒙思想家们几乎一开始就被安置在替辛亥革命补理论课,为民主共和制所象征的意识形态寻找价值合法性的角色位置上.”见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321页.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是不可能轻易消失的,它必然会与新兴力量产生尖锐的对立和冲突.而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往往会转弯抹角地凝结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观念,意识形态中的对立观念又势必表现为作品形式结构上的特点.《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正是现实中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矛盾的具象化,而小说中子一代的出走与封建家长的死亡、封建大家族的崩溃,正是对这一矛盾的想像态解决.
《家》这种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像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都是如此,而《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1.觉新
高觉新称得上是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塑造成功的典型人物之一,有着阿Q一样令人说不尽的复杂内蕴.关于他的性格,研究者多将之定为懦弱和自我压抑,认为“这是一些习惯于自我克制,自我贬抑,习惯于在逼仄的角落呼吸有限的空气,极力把自己的存在缩小到最大限度的人们,他们过份地谦抑,缺乏自信和强烈的旺盛的生活欲,随时准备向一切横逆低头,为一切人牺牲.”见赵园《艰难的选择》,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86页.但这只是高觉新性格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是充满胆气和魄力的,在现实的困难面前,可以说他比《家》中的任何人都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挑战.在不到20岁的年纪,父亲去世,他就平静地把大家庭的担子放在自己年轻的肩上.在军阀混战、城中大乱的危险时候,只有他一人挺身而出留在前院,不顾个人安危守住了公馆.他是高家的顶梁柱,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少不了他,就连亲戚家的事情,也往往要他出马.在公司里他是一个自信、能干的职员,同事找他诉苦,老板也找他出主意,而他心平气和的一席话就“说得黄经理满意地摸着八字胡直点头”.这样的人何曾懦弱呢?他在生活中的妥协和退让,并不像汪文宣(《寒夜》)那样出于人格的卑屈和性格的软弱,而更多地源自他头脑中浓厚的礼教观念和维护家族和睦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求子孙们“入则孝,出则悌”,凡是与这一原则相抵触的都必须牺牲.生活成长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高觉新不能不深受影响.他所有可称之为“懦弱”的行为都与他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息息相关.他顺从父亲的意志,毫无怨言地放弃学业,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长辈选定的姑娘结婚;他遵从爷爷的命令,劝觉民答应冯家的婚事,因为“爷爷的命令不能违抗”;他不信什么“血光之灾”,可瑞珏被逼去城外生产,他却不说一句反抗的话就忍受下来,因为他“担不起那个不孝的罪名”;克明吩咐把觉慧的每封信都交来过目,他也一一照办,因为“三爸是家长,他的话我们不能不听”.在这种道德信条之下他不能违抗长辈的命令,他只有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来换取家族的安宁.另外,作为高家的长子长孙,觉新对他的家族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的心目中,家族的荣誉和安宁高于一切.为了能拥有一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气氛,他总是克己让人.他所处的位置使他比别人更多地承受各方面的明枪暗箭,他的反抗只能给他招来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为了大家庭的安宁,他只有处处退让,事事容忍,自觉地恪守和维护家族秩序.他对陈姨太、王氏、沈氏的挑衅极力忍让,陪她们打牌,买东西,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极力敷衍她们.在王氏故意将自己儿子的脸打肿却诬陷觉民时,觉新不是没有是非观念,但为了家庭的和睦,他只能逼觉民赔礼道歉.觉民不从,他就主动去替他挨骂.在他的忍让背后,是他不惜牺牲自己,维持大家庭和睦安宁的良苦用心.这种自我牺牲、克己退让的生活当然令他痛苦,因而他常常长吁短叹,但当弟弟们劝他拿出勇气为自己争取幸福时,他就又想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觉得自己“除了牺牲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
然而,身处文化转型时代的高觉新与父辈的最大不同在于,他再也不能像父辈那样从这种自我牺牲自我奉献中获得道德的自足感和做人的自信了.在新与旧的夹缝之间,传统的伦理道德虽然还在影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行为,但它却失去了原来作为社会价值信仰体系的神圣性,由它所提供的生命和生活意义、道德伦理法则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具体到高觉新,他的种种牺牲、忍让便丧失了意义,它们换来的不再是尊崇,而是弟弟们无情的否定和激烈的批判.几乎在每一次他为维护大局而做出让步和自我牺牲的时候,两个受到“五四”新文化影响、站在新文化新道德立场上的弟弟都会愤怒地指责他这不过是一种懦夫行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害人害己.而且,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梅的悲剧,瑞珏的惨死,都使他意识到传统价值观念的荒谬.它们从内外两方面对觉新固有的信念形成了强有力的否定和瓦解,摧毁了他的价值信仰,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可悲地位,他不可能不因此而焦虑和痛苦.
这种痛苦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无论是出于本能抑或自觉,觉新都必然要寻求新的出路.他贪婪地阅读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消息,积极购买新思潮杂志报刊,都可以视为他寻求新的人生支柱的努力.在很多时候,他也确实站在新的价值立场一边.在弟弟妹妹叛逆行为的关键时刻,总是他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觉慧的离家出走,若没有他在经济上的全力支持是不可想像的.然而这种新的价值观念同样不能给他以真正的安慰.长辈的责骂自然在意料之中,家里其他人也为此而讽刺他,挖苦他,辱骂他——他成了两个兄弟的挡风墙和受气筒.他因此而深深烦恼.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为强大的拆解力量仍然来自于他自身.每当他顺从弟弟的心愿,或不得不支持他们的叛逆行为时,传统的伦理规范和价值准则又反过来啮食他的心.觉慧等人离经叛道、胆大妄为,令他惊恐不安,生怕他们有什么闪失,因为“爹临死时把你们两个交给我,我如果不能够好好地保护你们,我将来在九泉之下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老人家?”更重要的是,深受礼教和传统价值规范熏陶的他也不可能不对这种试图推翻旧的家国形式、崇尚个体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怀有疑惧之心.他的位置决定了他不可能像觉民、觉慧一样很快地崇信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习惯于站在旧的立场上.作为自幼在中国传统氛围中长大的青年,觉新比别人更能体会到中国文化和传统社会的魅力.他对新的价值体系并不能完全认同.这样,他又丧失了从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中汲取力量的可能性.尽管那是一种崇尚个体力量,张扬个性,充满进取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气概的文化体系,但对并不笃信它的觉新而言,它同样不能给他带来自信与精神满足感.
表面上看来,这种文化上的两难不过使他人格分裂:“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但透过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带给他的其实是作为一个人的最深的痛苦——他丧失了生存的价值标尺,因而无法从他的任何生命活动中获得幸福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我穿着自己的围裙,在自己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己的幸福的劳动者.”沉重的痛苦感、绝望感正是觉新这一人物最引人注目的精神特征.关于他的心理状态,书中随处可见的是这样一些语句:
我不是青年,我没有青春,我没有幸福,而且永远不会有幸福.
我是不要紧的.我这一生已经完结了.
我的心已经老了,我的心境已经到了秋天.我的生命也像到了秋天,现在是飘落的时候了.
我会留在笼子里,我会永远留在笼子里.
我这一辈子是完结了……我晓得我不会活到多久!
的确,“当一个人无法意识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他在人生面前就永远是被动的、消极的,并且在精神上是茫然的.在这时,人生对他只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见王富仁《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0页.在痛苦和绝望中备受煎熬的觉新也曾试图以“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调合两类人群、两种价值的矛盾,然而他的努力只能是徒劳无功罢了.因为这两种文化是绝对调合不到一块去的.而他本人,也只有终身在这种被撕裂的充满绝望的痛楚中苦苦挣扎.死亡也许是这类人惟一的解脱.其实年纪轻轻的觉新就不止一次地想到过死.这一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巴金的大哥,后来也的确死于自杀.
然而这种痛苦并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所有处于文化转型夹缝中的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历史困境,其中折射的是整个民族在现代的苦涩命运.鲁迅不也多次慨叹过自己处于“明暗之间”的“中间物”的尴尬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觉新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极为深刻的时代与文化意义.
2.觉慧
觉慧是一个寄托着巴金理想主义激情的新人形象.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他成了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他充满激情与反叛精神,憎恨一切违背人道、戕害人性的旧道德、旧礼教.作家把他写成了新生力量的代表,“大胆,大胆,再大胆”是他面对强大的传统势力时鼓励自己的信条.他有平民思想,平时坚持不坐轿子,并爱上婢女鸣凤.他下决心不去做高老太爷所期望的那种“绅士”,也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与“不抵抗主义”,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过来”.他敢于对抗封建家长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革命活动中.他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不怕冒犯尊长,在高老太爷病危之际,他敢于坚决反对驱鬼捉神的迷信把戏.最后,他又毅然从封建家庭中出走.他是封建大家庭的第一个叛逆者.当然,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他幼稚单纯,思想中既有“五四”青年的叛逆精神,也有那一代青年的弱点和历史局限.比如,他对鸣凤的爱情就远不如鸣凤对他那么坚定和忠贞.尽管他的爱已经摆脱了封建的取向,开始把人的价值放在中心位置,但他实际上并不能逾越那一道阶级的天堑.在关键时刻他一直犹豫不决,反而在痛苦之余决定“把那个少女放弃了”.小说没有回避他的缺点,而是深刻揭示了他当时悲愤欲绝的心理状态,以及他由衷的自我谴责:
我是杀死她的凶手.不,不单是我,我们这个家庭,我们这个社会都是凶手!……
她平日总相信我可以救她,可是我终于把她抛弃了.我害了她,我有责任.我的确没有胆量……我从前责备大哥同你没有胆量,现在我才晓得我也跟你们一样.我们是一个父母生的,在一个家庭里长大的,我们都没有胆量……我也恨我自己!……
这些都使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3.女性形象
对大家族中女性命运的关注也是《家》的一个重要主题.她们多是些旧女性,虽然时代变迁,但她们大多仍一成不变地囿于家庭与礼教的牢笼,演绎着女性千百年来不变的沉默、匮乏、痛苦的主题.在青年女子方面,巴金写了梅、鸣凤、琴,也代表了几种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包办婚姻和家长专制的制度下,她失去爱情,又很快青年孀居,之后,“陪着那个顽固的母亲,过那种尼姑庵式的生活”.不如此,她又有什么办法呢?按照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女人应该“从一而终”,青年孀居几乎就等于进了活棺材.对于这时的梅来说,死固然是痛苦的,然而从某种意义讲,生却显得更为残酷.因为她失去的不仅是爱情和婚姻,而且随之而去的还有她的青春、享受的权利、生的欲望和希望.尽管时代变化了,“五四”新文化的春风也已经吹进她的生活,但对在旧礼教、旧道德环境下长大的梅来说,那一切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她的命运正如她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了.不管时代如何改变,我的境遇是不会改变的.”“我的一生已经完了”.她冲不出禁锢着她的环境,更走不出自己心中无形的锁链,最后只能抑郁而死.
鸣凤是作家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命运悲惨的女性形象.她是高家的婢女,生活在这个黑暗王国的最底层,整日小心翼翼地过着劳累、卑微的生活.太太、老爷们的责骂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与觉慧的爱情,给她的生活带来一缕阳光,使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欢乐.但是,在幸福快乐的同时,她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恐惧与渺茫.因为,她知道自己是没有资格获取真正的幸福的.后来,高老太爷果然要把她当礼物送给封建遗老冯乐山做姨太太.她的苦苦哀求丝毫不能改变高老太爷法律一般的命令,而她又不愿意因为自己毁了觉慧的前程.作者在抒写鸣凤的遭遇时,突出地表现了她心灵的美.小说中,鸣凤之死是写得最为动人的篇章.其中,有她大段的独白:
他是属于另一个环境的.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业.他应该做一个伟大的人.她不能够拉住他,她不能够妨碍他,她不能够把他永远拉在她的身边.她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她应该去了,在她的生活里她应该永久地去了.事情已经到了这样,如果不牺牲他,便无可挽回了.然而对她来说,他比她自己还更宝贵,她甘愿牺牲她自己.她这样想着,就定下了最后的决心.
作为一个贫苦、善良、美丽的婢女,鸣凤的爱充满了奉献精神.她的爱情的主要内容就是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来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而绝不愿意以牺牲他为代价,换取自己的幸福.最终,年仅17岁的她选择了投湖自尽.这样一个纯洁美好的人物形象的毁灭,就是对封建专制制度最强烈的血泪控诉.
三、艺术成就
《家》不仅在思想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结构上,它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将高家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或缩影来写,从中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中国的整个社会动态,反映出时代的本质规律.发生在高公馆新旧之间、主仆之间,以及主子内部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对抗,就是当时社会上各种尖锐矛盾的缩影,而高家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也集中体现了几千年中国社会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则.
《家》里的人物众多,大大小小的事件有上百件,但作品始终以觉新等三兄弟的生活道路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将众多的事件贯穿起来,使整部小说紧凑周密、有条不紊,同时又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构思能力.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家》的成就也非常突出.无论是作为封建家长代表的高老太爷,还是作为“五四”新人代表的觉慧、觉民,还是作为历史的“中间物”的觉新,以及众多的女性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风貌和精神特点,为新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
巴金在作品中抨击黑暗,追求光明,描绘光明与黑暗展开搏斗的中国社会.不过,他不是冷静地审视,他的作品里充满了爱和憎的主观的激情.他写小说就像给一位知心朋友写长信倾吐心曲,热情坦率,情感充沛,语言汪洋恣肆,如行云流水一般,表达对旧制度的强烈的憎恨和反抗与变革的热情,赞颂美丽的青春,抒发对年轻的生命的热爱:
我写作时差不多就没有停笔构思.字句从我的自来水笔下面写出来,就像水从喷泉里冒出来那样地自然、容易.但那时候我的激动却是别人想像不到的.我差不多把全个心灵都放在故事上面了.我所写的人物都在我的脑子里活动起来,他们跟活人完全一样.他们生活,受苦,恋爱,挣扎,欢笑,哭泣以至于死亡.为了他们我就忘了自己的存在.好像不是我在写小说,却是他们自己借了我的笔在生活.
(选自巴金《爱情的三部曲·总序》)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别能引起青年人的共鸣与喜欢.

求名著《家》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介绍没看过这篇名著,希望有简单一点的内容故事 脉络.重要经典的故事不能少.包括人物的点评.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概括介绍你读过的一部名著及其中的一个人物要快哦 的人物介绍及其性格特点 求一部经典的国外名著介绍要国外的名著 最好是马克吐温的要求:书名:作者:里面的主要人物:人物的特点是什么(至少要三个啊):故事的主要内容:(不用太多 简略掉就行了)就这 《家》读后感怎么写,看过家的进.我没看过这本书= =,可是要求写读后感,明天就交.刻不容缓啊.谁给我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和思想.不要太长了.然后怎么写. 古今中外名著及人物介绍 有没有中国古典名著的主要人物介绍和故事梗概 小女子急用十部中国名著的作者 主要内容 300字左右 关公是哪部名著中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故事! 介绍下与战争有关的名著,名言,人物,古诗~ 名著爱玛人物姓名和介绍,要英文的 名著《家》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希望简单介绍一下这本名著的主要内容 求《骆驼祥子》的摘记 其中包括 好词好句 主要内容 读后感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字数加起来大概要两面 《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介绍 名著阅读中《繁星春水》这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这几个差不多每个100字左右 名著的主要内容什么名著都行 四大名著的介绍和每个名著的三个人物的介绍简短!简短!简短! 求几本名著的读后感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精彩段落、语句赏析、人物特点、写作特色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