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亚洲象的演讲关于亚洲象的演讲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22:39:05
关于 亚洲象的演讲关于亚洲象的演讲稿

关于 亚洲象的演讲关于亚洲象的演讲稿
关于 亚洲象的演讲
关于亚洲象的演讲稿

关于 亚洲象的演讲关于亚洲象的演讲稿
亚洲象分布在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和阔叶林中游荡.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领,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要以竹笋、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或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部有自卫,报复行为.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50-70岁.雄象有长牙,雌象没有,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5米,体重达4-6吨.
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
亚洲象栖息于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营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妊娠期600-640开,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寿命50-60岁.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60年.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
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亚洲象的存在起到了维持雨林的生态平衡的作用,其次,亚洲象有许多潜在的价值,比如存在和观赏价值.如果我们不去保护亚洲象,那么我们将再也无法看到亚洲象精彩的表演;如果我们不去保护亚洲象,我们的后代将再也无法看到亚洲象,只能在博物馆里看那些亚洲象所残存的骨头,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去保护亚洲象,生态圈将被破坏,那么从亚洲象的灭绝开始,一个巨大的生物链将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将有更多的生物随着亚洲象的消失而消失,最后,人类也会随之毁灭的,那么这种后果将比享受用象牙制品所得到的多得多,我相信没有人不热爱生命,那么让我们从保护亚洲象开始,来保护我们自己,保护自己的生命.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全部展开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亚洲象
亚洲象(Indian elephant)
学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别名:印度象、大象、野象
科目:象科。
亚洲象分布在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和阔叶林中游荡。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领,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亚洲象主要以竹笋、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为食。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或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部有自卫,报复行为。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50-70岁。雄象有长牙,雌象没有,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5米,体重达4-6吨。
野生亚洲象现在已经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中,役象很多。我国亚洲象尽分布于缅甸,老挝相邻的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
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
尽管历史上亚洲象的分布地较广,现在它们主要生活在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的森林和附近平原及灌木地带。
亚洲象栖息于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营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妊娠期600-640开,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寿命50-60岁。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60年。亚洲象智商很高,(一般)容易驯化,人类一直以来都用其驮负重物,在马戏团表演,甚至用于战争。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
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收起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

全部展开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16日,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濒危动物科研小组发布了一份名单,列出了10种处境最濒危同时又最为人们所忽视的动物。
最受忽视的物种
提起濒危动物,人们通常都会想到大熊猫、亚洲象,然而还有许多生物的处境更加危险却不为人知,例如位列名单第9位的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重不到2克的熊蜂蝠。
在甄选这些动物的时候,科学家们最关注的是已经几乎没有近亲的哺乳动物。这些动物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没有衍生出新的物种或者衍生物种已经灭绝。
这些动物被忽视,有的是因为处在不发达地区,有的则是因为科学家对它们所属的种群不感兴趣。因此,增加这些动物的“曝光率”很重要。
伦敦动物学会的乔安娜说:“就像世界上只有一幅《蒙娜丽莎》,这10种生物都是所属科目的惟一幸存者,如果失去了它们,那么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与之相近的动物了,一种动物的灭绝就意味着一个种群的灭绝。”
拯救这些生物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同一种群的物种越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最濒危的动物
10种最濒危动物名单中,中国的白鳍豚不幸位列榜首,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近几年基本绝迹。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白鳍豚,但都一无所获。有的科学家判断,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
与白鳍豚一样,目前,这份名单上的许多物种都已难觅踪影。这10种动物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些甚至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开始的保护计划,将是挽救它们的最后一搏。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和栖息地的破坏是这些动物濒临灭绝的根源所在。
10种最濒危的动物:
1、白鳍豚。2、长吻针鼹。3、海地沟齿鼠。4、野生双峰驼。5、倭河马。6、瘠懒猴。7、亨氏牛羚。8、野生象。9、熊蜂蝠。10、长耳跳鼠。

收起

亚洲象分布在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和阔叶林中游荡。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领,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亚洲象主要以竹笋、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为食。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或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部有自卫,报复行为。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50-70岁。雄象有长牙,雌象没有,象的眼小耳大...

全部展开

亚洲象分布在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和阔叶林中游荡。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领,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亚洲象主要以竹笋、野芭蕉和棕叶芦等为食。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或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部有自卫,报复行为。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50-70岁。雄象有长牙,雌象没有,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5米,体重达4-6吨。
野生亚洲象现在已经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中,役象很多。我国亚洲象尽分布于缅甸,老挝相邻的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
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
尽管历史上亚洲象的分布地较广,现在它们主要生活在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的森林和附近平原及灌木地带。
亚洲象栖息于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营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妊娠期600-640开,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寿命50-60岁。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60年。亚洲象智商很高,(一般)容易驯化,人类一直以来都用其驮负重物,在马戏团表演,甚至用于战争。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28,000-42,000头。
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收起

亚洲象的身躯高大威武,性情温顺善良,是力量、威严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它的身长为5—7米,肩高为2.5—3米,尾长为1.2—1.5米,体重3000—5000千克。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小跑...

全部展开

亚洲象的身躯高大威武,性情温顺善良,是力量、威严和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它的身长为5—7米,肩高为2.5—3米,尾长为1.2—1.5米,体重3000—5000千克。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小跑时,总是同时提起同一侧的前后肢,而不是象其他哺乳动物那样在对角线上的两肢同时离开地面,这种的步法被称为“溜蹄”,并使其产生一种奇特的摇摆动作。

它的鼻子是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不停地摆来摆去。它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在动物园中,训练有素的象能用鼻子搬重物、拔钉子、解绳子,甚至能捡起地上的绣花针。有趣的是,它还能像人类握手一样,用互相缠绕鼻子的方式来表达友好的情感或者进行雄兽和雌兽之间的调情。
亚洲象雄兽的嘴里还长着一对终生不断生长,但永不脱换的长大门齿,称为象牙,长度为2米左右,单支重30—40千克。雌兽的门齿较短,不突出于口外。象牙的作用很大,是掘食的工具,也是搏斗时的武器。它的犬齿不发达。臼齿上、下颌的每侧共有6枚,而且很大,呈块状,但并不是同时生出,而是分成六批,轮流生出,每一批只生出4枚,另一批“候补者”在后面半隐半现,等前一批磨损消耗得不能再用时才逐渐发育出来,以致于在同一时间里,每侧上、下颌只能有1个完整的或者2个不完整的臼齿在起作用。每一个臼齿在使用时,齿根能够继续生长相当长的时间,以此来抵消磨损,但磨损仍然比生长的速度快。当齿冠磨平之后,齿根就不再生长,而被吸收掉,这样后边的牙齿就顺质序生长出来,并沿着颌部向前扩张。这六批臼齿可供其使用一生。
亚洲象的耳朵也很大,宽度近1米,有利于收集音波,所以听觉非常敏锐,彼此之间常用次声波进行联络。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体温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地,还能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亚洲象在国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老挝、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共分化为大约4个亚种,我国仅有大陆亚种,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部的勐腊、景洪、江城、西盟、沧源、盈江等地。它喜欢栖居在气温较高,空气湿润,靠近水源,植被生长茂密的热带地区,一般为海拔1000米以下的长有刺竹林或阔叶林的缓坡、沟谷、草地或河边,常常是大树遮天蔽日,直入云宵,各种中、下层植物盘根错节,千姿百态。它的皮肤虽然厚达3厘米,但身上的毛却比较稀少,所以既畏寒,又要避开热带地区白天烈日的曝晒,常躲避于山谷间的林荫之处,觅食的时间也多在气温稍低的清晨和傍晚。食物主要是董棕、刺竹、类芦、棕叶芦、仙茅、白茅草、葡榕和野巴蕉等植物的嫩枝和嫩叶。在进食时,先用长鼻子把植物卷上,再把它们从土地上连根拔起,在腿上或树干上拍打掉上面的泥土,然后才送进口中。有时折断树干和竹枝的声音在寂静的森林中“啪,啪”作响,传遍整个山谷。它的食量大得惊人,每天要吃大约100千克的新鲜植物,因此在野外需要占据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活动或取食的领域。为了吃到足够的食物,象群还要经常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边走边吃。象群走动的速度很快,奔跑起来时速可达24公里,一次可以跑400—500米。喝水时,它先是把水吸到鼻子里,再把鼻子放进口中,然后再把水喝下去,一次大约要喝上60多千克。虽然它的气管和食管是相通的,但是在鼻腔后面的食道上方生有一块软骨,当它用长鼻子吸水的时候,水就进入了鼻腔,同时咽喉部位的肌肉进行收缩,使食道上方的这块软骨暂时将气管的口盖上,水就会由鼻腔进入食道,而不会进入气管,更不会进入与气管相通的肺中。当它把吸进鼻腔中的水放到嘴里以后,这块软骨又会自动张开,以保证呼吸的正常进行。
亚洲象很喜欢水浴,常在河边或水塘边洗澡、嘻戏、用长鼻子吸水冲刷身体,还喜欢将泥土涂满全身,以便除去身上的寄生虫,也防止蚊虫叮咬。它还是游泳的好手,可以连续游上5—6个小时,渡过很宽的河流。游泳的速度也不慢,时速可达1.6公里。
亚洲象在野外单独活动时,被称为孤象,往往都是老年的雄兽,性情异常凶猛。但这种情况很少,通常大多是三五成群,或是结成几十只的大群。每个群体都是由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所组成,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与其他群居动物不同的是,领头者均为成年雌兽,其他成员都按年龄大小、体质强弱排列秩序,不幸受伤的个体常常被伙伴们夹在中间,一起前进。如果有的个体死亡,群体成员还会用推倒或卷翻的树枝和小树,一层一层地盖在死者的身上,形成一个很大的倒木堆。领头者在群体中的作用最大,由它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路线、时间安排、觅食场所、休息地点等日常活动,也承担着保卫群体的重要责任。如果领头者死亡,群体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再选出一个新的领头者,继续统一指挥群体的行动。
亚洲象没有固定的发情期,雄兽与雌兽交配时,总是双双躲进僻静的密林深处进行。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不惧怕任何动物的威胁,但也保持较高的警惕性,连睡觉也是站着。亚洲象的繁殖率较低,大约5—6年才能繁殖一次,怀孕期长达18—22个月。雌兽产仔于秋末冬初,每胎只产一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重为70—100公斤,大小同小牛犊差不多,鼻子不算太长,也没有长牙,全身为棕红色,没有毛,出生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跟随群体四处活动了。幼仔的哺乳期大约需要2年,14—15岁性成熟,完全长成则在18—24岁。亚洲象的寿命较长,一般可以活到60—70岁,也有能活到100—130岁的说法。
在过去的30年里,亚洲象的数目已经呈灾难性下降,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亚洲象在不久就将绝迹。目前亚洲象在世界上还生存着36000—44000只,数量最多的是印度,大约有17500—22000只。由于人们的猎捕和热带森林的砍伐,生活在各国的亚洲象的数量都在不断减少。尤其是雌兽被捕和被杀以后,幼仔得不到雌兽的抚养和照顾,也难以顺利地生长。斯里兰卡的一些具有卓见远识的动物学家有鉴于此,于197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亚洲象的“孤儿院”,先后收养了12只失去母爱的亚洲象幼仔,使它们在人类的关心下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为拯救世界上逐渐减少的亚洲象作出了贡献。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亚洲象的出生率不断下降,而它的死亡率则超过出生率的四分之一。这所奇特的“孤儿院”的建立,就成为挽救亚洲象的有力措施之一,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颂扬和支持。
目前我国亚洲象的总数大约有214—254只,其中勐腊有150—180只,景洪有50—60只,沧源有14只左右,而分布在西盟、盈江等地的已经灭绝,因此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由于象牙质地坚硬,洁白高雅,常被人们雕刻成各种贵重、精美的工艺品,也被偷猎者将其与犀角、虎皮和阿拉斯加棕熊皮等一起当作“四大珍宝”。
我国历史上曾是一个亚洲象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有一半的国土上都曾经有亚洲象的踪迹。在3000—3500年以前,亚洲象分布的北限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北阳原一带,而且河南的简称枣“豫”字,就是一个人手牵亚洲象的形态,从象、予声,即以产亚洲象而得名。当时还曾经有大禹用亚洲象耕田的传说,也有将其驯养为家畜,用作骑乘、耕作、搬运和用作战争工具的记载。甲骨文中也有很多关于亚洲象的记载,如“今夕其雨,获象”、“以象侑(佑)祖乙”等。殷商时代河南一带的气候尚较温暖,适于亚洲象的生存,在安阳就曾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和象牙饰物。以后气候转寒,亚洲象也逐渐南迁。在唐朝时,它还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直至江苏、浙江等长江流域一带。但从那时起,在人的压力下,亚洲象的分布区就开始缩小,逐渐南移。闽南的亚洲象绝灭于12—13世纪,岭南和广西的亚洲象绝灭于17世纪。
亚洲象在我国广大地区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捕杀,其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