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的方法、产地、造型特点、纹样特点和特色品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6:10:16
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的方法、产地、造型特点、纹样特点和特色品种

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的方法、产地、造型特点、纹样特点和特色品种
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的方法、产地、造型特点、纹样特点和特色品种

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的方法、产地、造型特点、纹样特点和特色品种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瓷器史上,属于起步发展阶段.这时,南方的瓷器制造,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中国瓷器肇始于青釉瓷,魏晋南北朝也仍为青瓷的天下,青瓷约占整个六朝瓷器的百分之90,它分为生活器具和明器两大类.
这一时期,江浙地区的青瓷,多取动物的形象造型,或整体,或局部,具像优雅别致、妙趣横生、大大改变了汉代及汉以前陶瓷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罐、壶、碗等造型单调的局面.南朝时由于佛教兴盛,青瓷装饰纹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佛像、飞天、莲花纹等新的题材内容,工艺趋于繁复,其中尤以莲花纹饰最为突出.(代表作:南朝的青瓷莲花尊)
中国俑由陶塑向瓷塑过渡也从西晋开始,西晋青瓷俑无论人物造型、服饰还是各种用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瓷工艺正在走向成熟.(代表作:西晋的青瓷神兽尊、青瓷虎子)
------------------------------------------------------------
魏晋南北朝,从战乱、分裂到对峙,400多年时间里,社会一直处于动荡、变化之中.这一时期,南北各民族的融合,佛教艺术的勃兴,都促使了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魏晋时期,陶器与瓷器开始明显分流.
陶器中,陶质建筑器材、少量炊具以及寻常老百姓家用的罐、钵、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作为明器的陶俑还在发展着,还在随社会的变迁而变化.
魏晋时期反映土族门阀大地主的庄园经济的明器,大致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镇墓兽、武士俑的组合.墓中摆放武士俑、镇墓兽,其用意显然是以刚烈勇武的武士和凶猛的神兽来护卫墓主、这种意念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烽火硝烟的社会现实.第二种是取代兵马俑的小型仪仗俑群,这种小型仪仗俑群,多见于晋,其组合包括牛车、鞍马及车夫俑,有的还有乐队和骑卫乐队随行.第三种是庖厨俑,其组合包括厨夫俑,鸡、鸭、狗、猪等家禽、家畜俑.第四种是各种伎乐俑、侍从俑,它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欲望.
西晋覆灭后,东晋政权偏安江南,西北的匈奴、鲜卑、羌、氏等少数民族乘机入主中原,形成了南北分立.
在北方,一般都以组合俑为主,陶俑的形象、服饰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民族之间的融合.在南方,成套组合的俑群非常少见,随葬的男女侍从俑多为个体、风格崇尚写实,塑造的形象多面带笑容,以静态为美.这种意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南朝时,俑的制作已经步入艺术创作的正轨.这时的陶塑艺术完全成熟了,它为唐代、宋代陶俑艺术的高度发展,铺下了厚实的基础.
另外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