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47:44
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不同师生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师生身份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不同的哲学观和价值观.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题,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为了更有效的进行知识的传授,需要把学生放在课题位置上进行客观认识,以对象化的思维看待学生,教师与学生处于对立化的状态.那么,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什么是新型师生关系?胡塞尔现象学提出“交互主题性”的概念,坚持意识主题的多数性,认为交互主题性是“生活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理解、沟通和交往的前提.海德格尔和加达默尔继续高扬交互主题性,倡导认识的双方或多方互为主体,打破主客二分的对象性思维.”在教学中,要把他人看作主体,而不要看作客体.在新课程体系中,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人道、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二、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传统的中学音乐教育,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创新学习的兴趣遭到扼杀,创新意识受到抑制.教师充当着“教唱者”的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教师应有的生命价值.所以必须破除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束缚,确立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文化为本,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角色.学习动力源于学生需要,并实现创作和再次创作的近远期目标.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导向,是学生实践.这样,音乐技能和知识并不是课程目标的全部,而是学生学习经验的副产品.学生初始就以音乐家的角色参与学习,他们的音乐思维水平虽然不能与职业音乐家相比,但其思维的活动方式却与音乐家类同.音乐家的行为方式,使学生通过亲身的体会积累经验,通过创作、表演、评价等实际参与活动实现课程的终级目标.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是保证学生参与并获得对音乐的理解.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进行独立发展和创造性活动,这决定了教师角色的特点;克制权威心态,作学生的导向和引路人;教师要对复杂的音乐构思有精明的反映力,对学生独创和直觉思维甚为敏感;教师是问题的创造者,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者.教师的作用是培养而非判明;是激励而非管束;是鼓励而非控制;是设问而非机械的答疑;是指导发现而非命令.无论教师水平如何,只要能使学生实现自己的音乐需求和雄心,则无可挑剔.如果学校的一切音乐活动和音乐课完全由教师包办,音乐的所有方面全有教师决断,学生只有条件反射而无独立判断,其结果,学生只是机械式的反应,毫无发展可言.音乐成了简单的符号和枯燥的声音,而不会融合,不能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由外部加强.创造性教学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均投入创造性的发现潮流中才能实现,教师要理解学生创造的程序和智力探究的兴奋感,要敏感与学生的观察和疑问.他必须对自己经过不断努力而获得音乐判断力和独立创造经验充满信心.教学是在学生参与发现为主的实验性课堂中进行的.比如:笔者在初中欣赏课和高中鉴赏课的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扮演音乐家角色、历史人物角色,根据故事情节即兴创编台词、动作,激发了极大的兴趣,牵动了学生的思维.在欣赏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和鉴赏舒伯特的《魔王》时,学生的创编具有创新性,具有时代感.踊跃展示自己.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创造性活动受到尊重,个人判断和观点被认可,发现逻辑胜过已知逻辑过程,学生扮演音乐家角色参与整个音乐过程:作曲、演奏、指挥、听赏、共享以及其它音乐家活动.他基于学生能力水平,又体现真实的音乐生活经验.这样,教师和学生都是“探索者”,同时教师还是“导航者”.笔者在自己长期的音乐教学中体验到,自己的音乐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己是在教音乐.第二个阶段,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音乐,而是在教学生如何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从2000年新一轮课改开始至今,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对学生学习音乐提供帮助和支持.成为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