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蝴蝶文化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9:20:43
求一篇关于蝴蝶文化的文章

求一篇关于蝴蝶文化的文章
求一篇关于蝴蝶文化的文章

求一篇关于蝴蝶文化的文章
《蝴蝶文化研究•爱之蝶》 文 / 荷尘花香
爱之蝶 —— 表达一种向善的人生终极关怀
(一 ) 蝴蝶意象中的爱之蝶反映了中国人轮回观念和喜欢大团圆的善良愿望.
蝴蝶在我们的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年轻男女爱情的象征,是一种美好事物的媒体.蝴蝶在中国文化中很大程度上表示着一种美好的象征物.而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祝化蝶故事更是动人心魄,是唯美玄妙的忠贞情爱的爱情母题中的一个原型代表.蝴蝶象征着唯美的爱情,作为一个原型象征积淀下来,并成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深处中永恒生新的触媒.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说“原始意象——是同类型的无数经验的心理残迹” ,“每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和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参与,并且总的说来始终遵循着同样的路线.”这是原型意象的心理根据.《梁祝》中的蝴蝶,因此成为寄寓着爱情痛苦而绝望的谶语意象.
或许蝴蝶由蛹成蛾,由蠕动而飞翔陨落的一生经历让古代人感到好奇并怦然心动,由此认为翩跹的蝴蝶与人的不死灵魂转世投胎后的永恒飘摇有极相似之处,从而形成原始互渗、物我互化.应该说,化蝶是梁祝故事的一个核心内容,其前缀词是人死后变化成为蝴蝶.这种化蝶的文化意识在古代就十分流行,是一种轮回观念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朴素理解,和对未知世界的朦胧认识.
人死后会变成什么? 在中国人传统观中是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即好人死后就会变成相应好的动物或人,而坏人死后就会变成另一类动物以示惩罚.这是一种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观念,而且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而化蝶则表示了爱情的最高境界,是青年男女真挚和热烈的感情世界升华到了一个非常高度的表现,如今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十分普遍的观念,与梁祝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是分不开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感人肺腑、令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以梁祝死后化蝶双飞为结局,一方面表达了民间创作者对梁祝的同情与祝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蝴蝶特殊的文化情感.在梁祝故事里,蝴蝶意象表现出对美好前景的追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其理想往往与现实产生冲突,美好的东西因此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会因为利益之间的互相而得不到应有的展示,正因为这样,人们只有在自己的创造里来表现这种理想和价值.梁祝故事就是属于这样的一种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它将现实生活中的男女之间的真诚的爱情表现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美丽动人,会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就是这种梦幻一般的爱情生活遭到了种种阻拦,先是男女之间的误会,然后又是一种家庭的重重阻拦,使这一对有情人没有能够成为夫妻.但是故事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它没有将悲剧作为故事的结尾,而是别开生面地用“化蝶”来再现人生的价值,来表现对崇高的一种精神美的升华.在此用蝴蝶来完成故事,蕴藏着的就是人们对未来自由生活和理想的憧憬,这也是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局的良好愿望.
(二 )蝴蝶意象中的爱之蝶寄寓中国传统的“比德 ” 文化内涵.
蝴蝶情结和恋蝶情怀,并不是个别文人的偶然偏好,而是中国文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透过现象我们发现“恋蝶情结” 源自人们意识深处的祖先记忆 源自农业文化的道德取向.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更多依赖天时.一般情况下,只有谋得天人和谐方能获得丰收,生活才能变得安详.原始先民面对那些泽福人类的东西,产生了“善”的感觉,且幽冥地从中观照到人自身的本质力量,于是从对对象的观赏中体验到了自身的道德取向.加之“万物有灵”的观念讲人性人情人格向自然万物投射和心理同化,于是人们的视野中自然物象与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之间有了契合点和沟通的桥梁,到先秦已发展为天(自然)与德通,德可配天的“天人合一” 的思想.
自然界与人类的伦理道德同构相通的特性构成了“比德”文化.比德:就是自然界的东西之“物性” (自然属性)与人的“人情”(道德情感)相契合.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开比德之先河.那么在以物“比德” 的体悟中,中国文人为何对蝴蝶情有独钟呢? 这恐怕是因为蝴蝶某些自然属性与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相契合,进而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
蝴蝶与花朵那种亲昵关系给人一种美好的联想,表示一种亲和力、象征亲情、人情和爱情.有意思的是蝴蝶意象的这种文化内涵正好对应着“蝶恋花”与“化蝶”.前者是“蝶恋花”词牌的初始意义;后者则是流传于民间的感人肺腑的“梁祝” 故事的浪漫情愫.这蝴蝶与花的关系成为亲情、爱情、人情关系的物化形态.可见蝴蝶意象的这种文化内涵在文人圈与民间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莫许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李商隐:《青陵台》)“画舫春眠犹未稳 ,梦为蝴蝶也寻花. ”(唐)鱼玄机:《江行》) ;“ 林晚鸟争林 ,园春蝶护花. ”(唐)许浑;《献白尹》) ;“寂历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苏轼:《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 ,这类诗表达了“蝶” 对“花” 的丰富情感,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或亲情、 或爱情、或人情的美好感情.自梁祝化蝶故事深入人心后,蝴蝶便成为夫妇或情人恩爱的象征,成为美丽纯真、贞洁爱情的化身,成为积淀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重要原型.
(三 )蝴蝶意象中的爱之蝶传达了中国人张扬生命意识的深层美感心态.
“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它代表的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及民族文化心理.然而它特别引起中国人关注的还不仅仅是那故事本身,而是它的美丽结局:爱情悲剧并没有以生命的最后死亡为结束,而是以生命的开始,生命的升华,生命的新旧更替——梁祝化蝶作为结束.
我们可以发现蝴蝶意象就是为了创造或者引领出一个神话系统,这个神话系统就是以爱情为母题的神话的核心,而蝴蝶意象负荷的象征蕴义也就凝聚为表达人类精神终极思考的符码和标志.而“一个意象可以被一次转换成为一个隐喻,但如果它所谓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神话)系统的一部分.”这就使意象成为支撑文本表层美感和深层蕴涵的原型基点.
梁祝化蝶这个故事可以把它划分为“大团圆” 的结局形式,以说明中国人的善恶惩罚观,用理想化的表现方式反映人民的善良愿望.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从中国人的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着眼,那么就能发现,“梁祝化蝶”作为一个完美的艺术结构,事实上正体现了中国人张扬生命意识的深层美感心态.这是中国人最原初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富于生香活意的生命意识,是中国人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绵延不朽的生命境界.正是这一点,才使梁祝的爱情悲剧能够深入人心,一代复一代,保持其恒久的艺术魅力,这是美学意义上的生命之思.
中国人的人与自然紧密相联,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培育了中国古代先哲们深刻而伟大的思想.中国儒释道三教虽各谱一曲,却共同演唱着张扬生命的交响主旋律,表达对生命的肯定,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谢恩.由此我们也明白,为什么“梁祝” 在人的感情要求与封建礼法束缚的矛盾冲突中遭到悲剧性失败后,又能够重返生命家园舒展自由爱情和生命的翅膀.其民族的深层美感心态正是源于这种深厚的哲学沉思.在这方面,中国人的精神趋向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
人们都知道,莎士比亚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以主人公追求美好爱情争取婚姻自由而与封建家长展开悲剧冲突.这种对抗的结果,正像海德格尔所说:“如果别无办法克服迎面而来的重重困难,我们便轻易决定同爱人一起跳进坟墓”.罗朱与梁祝采取了同一的方式—— 跳进坟墓,但是罗朱跳后是生命的死亡,他们的爱情同生命一起“以一声深长的叹息告终,像意大利的傍晚最后的微风.”而梁祝跳后却是新生命的开始,他们爱情同生命一起化为美丽自由的蝴蝶,翩然起舞于无际的生命之海,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梁祝“祷墓化蝶”是中国人在“天人合一” 的生命哲学观照下,谱写出的一首最美妙的生命之歌,是自然与人格心灵冥和的最高审美境界.它在主客观的重合之中显示出一种无限、自由、升华的美.在这里蝴蝶已被视为新的生命形象,成为中国人审美意识深层中的“ 原型意象 ”.它代表着生命的超越、自由的超越和个体精神的超越,更代表着中国让你对于生命过程生生不息的恒久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