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听潮》结构划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1:22:37
鲁彦《听潮》结构划分!

鲁彦《听潮》结构划分!
鲁彦《听潮》结构划分!

鲁彦《听潮》结构划分!
《听潮》
一、文学常识:
作者:鲁彦,王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县人,现代作家,本文原题为《听潮的故事》,节选自《驴子和骡子》.鲁彦出生于商人家庭,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走上了文学道路,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一.他的作品以描写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的生活见长,写当时的世态炎凉、悲惨的社会现实颇为深刻.他一生坚持“文艺为人生”“文艺为社会”的主张,写了不少好作品.短篇《柚子》是他五四时期的代表作,揭露了封建军阀的丑恶,表达了他的愤懑和不平;《黄金》是他五四以后的代表作;《童年的悲哀及其他》是他大革命以后的代表作,这时的思想是矛盾的;他的第四个时期的代表作是《野火》,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狰狞面目,反映了农民反抗力量的成长,是他创作的高峰.他著有《鲁彦选集》.
二、关于《听潮的故事》
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语翻译,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满,因此触怒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1929年到上海,先是失业,后是教书,并由此开始专业文艺创作.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假.起初被安排在一座突出在海上的幽静的房子里,过了四天,来了两个肥胖的外国人,寺里当家的让鲁彦夫妇让出房间.鲁彦不搬.以后的几天,当家的不来打招呼,和尚的脸上也没了笑容,饭菜也变坏了,里面还有虫子.临走的那一天,鲁彦跟寺僧开了个玩笑,从箱子里取出军队的制服穿在身上,把符号和徽章特意露在外面,当家的见了非常吃惊,连忙口称鲁老爷.鲁彦给了香火钱,当家的就办了一桌酒席饯行,又送了佛国的特产和蔬菜.这就是听潮的故事.
三、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读准音:
fó líng jiàn àn pì xián
佛 国 窗 棂 赏 鉴 深 黯 辟开 琴 弦
lì háo xià bō la gǔ
战栗 嗥 叫 罅 隙 拨 剌 汩汩
2、写对字:
qióng mì mì nǎo yōu
琼 台 神 秘 蜜 语 恼 怒 幽 静
3、解释词:
战栗:颤抖,形容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罅隙:裂缝.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酣梦:酣畅的睡梦.
欣幸:欣喜而庆幸.
云汀:指云白色的海面.汀,水边平地.
慵懒:懒.
香客:进香拜佛的人.
壁垒:泛指防御工事.
四、课文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标题的特点:
本文主要是从听觉上写海潮的;用听潮作题目新颖并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3、从听的过程把文章划分段落,并且概括出段意:
第一部分:(1——4)写听潮的时间、地点、环境及潮来时的状况.
第二部分:(5——21)具体描述观赏海潮的过程.
第三部分:(22) 作者抒发喜欢大海溺爱海潮的思想感情.
4、着重分析第二部分:(在读中体味)
这部分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5——12)
这一层描摹了大海哪些情态,突出了怎样的特点?给这一层加个小标题.
这一层描绘大海潮前的情态,温柔静谧——海睡图
作者是怎样描绘落潮时的情态的?
从听、视等感觉器官描写大海,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大海,第八段作者巧用通感的手法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沉睡的大海描写得细腻入微.
第二层:(13、14)
这是一幅海醒曲,同学们应反复朗诵,体味,突出兴奋有力的特点.
第三层(15—21)
这是一首大海怒吼歌,突出了大海的雄壮美,气势非凡,塑造了大海的伟大气魄.“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这是作者对怒吼的大海的高度赞颂,妻子的惊叫反映了大海的狂暴可怕,“我”的欢呼则衬托出大海的雄伟有力.作者热烈赞扬大海的雄壮,寄托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怀.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海的气势.
小结:
1、景中寓情,情融于景.从描写大海的角度看,人物的心情感受起了衬托作用,从表达人物的心情角度看,描写大海正是表达对大海的溺爱之情.借景抒情.
2、多种感觉器官感受描写海景,以形显声的手法描写极为细腻.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大海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