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人是什么意思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7:06:32
哥特式人是什么意思啊?

哥特式人是什么意思啊?
哥特式人是什么意思啊?

哥特式人是什么意思啊?
我其实并不喜欢《哥特形式论》这本书.原因也是书中那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种躁动的情绪.翻译者说的更好:他的这种写法与表现主义时代弥漫在德国文化界的那种普遍骚动、狂乱精神气氛形成呼应.其实十九世纪以来,前期的浪漫主义、青年德意志、叔本华、后期的尼采都是充斥着主观色彩浓重的叫嚣或呻吟的.我现在很讨厌这种写法.(不过自己这样写的时候很有劲的)刚开始的时候很奇怪,印象中还有很多人都说德国人一直以理性著称的,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都这么主观化?再想想伟大的元首希特勒,不也是充满着狂热的人?而正是这个人,以其如簧之舌,蛊惑了一个以理性著称的民族,这样的事情,本来不就应该奇怪吗? 或者理性这个词用来指称德国人本来就是误用.对于德国人来说,确实是擅长哲学思辨,海涅不是说了吗:“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大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象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但是哲学思辨的形式本身并不意味着对世界的真实把握.还是用笛卡儿的那句话来说:我思,故我在;但是世界何在?思考在确证了自己的存在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世界的认识.不止有一个人强调德语“精神”这个词,指出这个词兼含“意志”的意思.我对德语一窍不通,但如果这是真的,也许意味着在德国,思考,已经具有太过巨大的力量,这个民族过于偏爱这种灵魂的力量,甚至妄图用自己的精神意志,包容甚至改变面前广大的世界.或许正因如此,同样是出于对罗马教皇的斗争,在北方的德国产生了更为固守道德的清教主义,以自己纯洁的基督教道德来抗击教会的贪婪;而在南方的意大利则产生了张扬个性的文艺复兴,以个人冲决教会的网罗.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路径,却共同为欧洲走向近代化提供了必须的思想养料.就形式而言,清教主义争取权利的形式是惨烈的,(虽然也终于确立的宗教宽容的原则)而文艺复兴时代则更多的是那种不乏机智的嘲弄.或许,德国其实一直就是一个悲剧的民族.一个因为精神而沉溺到巨大悲剧的民族.刚毕业的时候曾经买了一本英国人詹姆斯写于本世纪初的《神圣罗马帝国》,随便翻了翻,因为历史史实过于琐细,难以读进去.但是里面有句话,也是结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是神圣的,又不是罗马的,也不是一个帝国.德国人正是因为陷溺到这种幻想之中才在中世纪后期沦落为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呵呵,这本书也是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想想当时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还有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其实都不过是因为这个帝国幻想才导致国家倾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