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寒食是为了记念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1:31:15
吃寒食是为了记念谁

吃寒食是为了记念谁
吃寒食是为了记念谁

吃寒食是为了记念谁
一是清明寒食,为缅怀晋国大夫介之推 介休绵山——清明(寒食)节的发源地 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因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为缅怀晋国大夫介之推.对此,叶剑英元帅有过精辟论述:“以寒食寄托哀思,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子死难日乘龙舟往汩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为了纪念屈原,一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子的躯体.这是无权的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寒食节起源,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文公上绵山悼念介之推.当时,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郦姬迫害而流亡国外,行至五鹿,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之推“割股奉君”.十九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当年随他流亡的功臣时,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而不获.文公无奈,听人之计,放火烧山,本想逼他出来,但直到大火熄灭后,才发现介之推母子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之推,文公下诏,在介之推忌日,禁烟寒食.第二年寒食节的次日,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那棵被烧死的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他触景生情,想起介之推割股奉君时对他的希望“我不求任何封赏,只愿你做一个清明的国君!”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上故事,在先秦时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庄子·盗拓篇》、屈原《离骚·惜往日》、《吕氏春秋·介立》及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刘向《说苑》等历史名著中都有记载. 后来,介之推隐居被焚的绵上成为介休县的来历,《左传》云:“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司马迁《史记》说得更明白:“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秦始皇统一全国划分郡县时,将介之推隐居之邑命名为“界休”县.按《辞源》注: “界”的本义为“边界”;“介,作界”.而“休”,《说文解字》注曰:“息止也,从人依木”.可见“界休”与“介休”本为同义,都有以绵山一带为子推封田“疆界”或“边界”之义,且含有敬仰子推安息的意思.秦时“界休”县,隶太原郡,两汉沿袭,《汉书·地理记》、《后汉书·郡国志》都有明确记载.到了晋代,自称为“左传癖”的著名学者杜预在其《春秋左氏传集解》中注:“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绵上.”从那时起,“界休”改为“介休”,介之推隐居在介休绵山成为定论.后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代地理志《太平寰宇记》以及历代《山西通志》、《汾州府志》、《介休县志》,都有详细而准确的记载.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