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洋务运动的总设计师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20:46:32
慈禧是洋务运动的总设计师吗?

慈禧是洋务运动的总设计师吗?
慈禧是洋务运动的总设计师吗?

慈禧是洋务运动的总设计师吗?
慈禧垂帘听政初期,正值西风东渐、洋务兴起的特殊时期.也就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一批上层官员,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发展近代教育、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建立了近代的海陆军.在专制主义皇权至上的历史时期,如此重大的政治决策,没有最高统治者的允许和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因为有了慈禧的支持,许多洋务措施才得以顺利推行.那么我们能否由此断定:慈禧就是洋务运动的总指挥、总设计师?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隋丽娟教授为你深入解读.壹
慈禧垂帘听政以后,一场持续近30年的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兴起,如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办合资企业、建立外语学校、送学生出国、购买军舰和洋枪洋炮、建设新式海军等等.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些与洋人密切相关的事物,时人称之为“洋务”,我们今天称它为“洋务运动”.如此大规模地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烧到北京的时候,奕新被留在北京负责与洋人交涉.恭亲王首先发现清军的武器不如洋人,根本打不过人家.签订《北京条约》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占领了安定门,把大炮架在城墙上,不签的话就炮轰北京城.过去清朝的大臣们包括林则徐都认为洋人只是在海上打仗厉害,在陆地上打仗根本不行.结果双方一开战,发现洋人不仅在海上有坚船利炮,陆地作战也很有一套.签约后,英法联军举行了入城仪式.恭亲王一看,清军的仪仗队与外国的仪仗队根本没法比,装备差得太远,这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尤其令他羞愧难当的是,与洋人谈判的时候,整个北京城找不到一个会讲洋话的人,只能请外国人翻译.结果,外国人怎么说,大清官员就怎么听……他不由得慨叹:大清帝国的武器和技术实在太落后了.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才能使中国改变落后的局面,才能改变被动挨打的状态.
与此同时,一些封疆大吏,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在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一点上与奕新形成共识,这些人逐渐凝聚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形成了上下呼应的局面.他们认为要挽救统治危机、抵御外侮,必须仿效西方的“坚船利炮”、“练兵制器”以“求强”.于是各项洋务活动在这些洋务派的手中一步步地发展起来:1865年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制造局;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制造总局;1868年,破天荒地委派美国前驻华公使蒲安臣率清朝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十几国.1872年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同年选派第一批幼童留学美国;1875年,委派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后又兼任驻法国公使,这是中国第一次在西方国家驻有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官.1878年,在兰州建立兰州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毛纺织厂.1880年,在上海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厂.同年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购置军舰,并设南北电报局.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1882年,建设旅顺军港.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立陆军武备学堂.
这些洋务活动慈禧是知道的,也是支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哪一项活动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物,哪一项事业的实施都是平地里的一声惊雷.如此大的动作,如此大的影响,如果得不到慈禧的允许和支持,坚持哪一项活动都可以给这些官员冠以犯上作乱之名,操作哪一项事业都足以令这些官员死个七八回.既然如此,难道慈禧是一个有着与时俱进思想的改革家吗?贰
人们支持一项新生事物,从大的方面说是人们意识到了这项新生事物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小的方面看,是对个人有利.应该说,慈禧已经意识到洋务活动是当时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有效手段,无论对于大清王朝,还是她的个人统治都有好处.因为:
1.慈禧痛恨外来侵略,她希望清政府能够拥有有效的抵抗外侮的手段.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大沽口强行登陆,然后打到通州,打到北京.慈禧亲身体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的惊险,也目睹了圆明园被侵略者付之一炬的景象.正是这些侵略者的肆意侵略加速了大清帝国的衰亡,是洋鬼子使她后来的统治险象丛生,岌岌可危.慈禧无论如何都不会赞同这样的侵略行径.据可靠的历史记载,慈禧在英法联军突破天津防线、步步进逼北京的时候,是坚决主战的,她不赞同咸丰帝的怯懦与逃避.当咸丰帝面对英法联军兵临城下,携家带口准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的时候,慈禧站出来,劝阻皇帝不要离开北京.
吴可读《罔极编》载:
“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慑一切;圣驾若行,宗庙无主,恐为夷人毁踏.昔周室东迁,天子蒙尘,永为后世之羞.今若遽弃京城而去,辱莫甚焉!”
应该说,此时的慈禧比咸丰帝更加清楚英法联军的侵略对于清政府来说意味着丧权与灾难,比她的丈夫更加懂得一国之君在“数千年未有之巨变”到来之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慈禧对于能够稳固统治的富国强兵的措施是来者不拒并积极支持的.
(1)面对列强环视、侵略接踵而至的危殆时刻,慈禧非常清楚:只有寻找到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途径,她的统治才能稳固和长久.从后来洋务事业的发展来看,有时慈禧对于强兵的渴望有着一种希望一蹴而就的大跃进式的癫狂.
如:慈禧已经从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事实中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海防十分脆弱,可谓豆腐渣般不堪一击.于是,以曾国藩为首的一些洋务领袖建议:如果凭借中国人自己的造船技术,想要短时期打造一支能够与英法强国相匹敌的中国海军是不可能的.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手段,就是尽快购买一批军舰,用以武装中国海防,缩短与强国之间的距离.
“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曾国藩全集》)
慈禧特别渴望这种简捷的强兵之路,她梦想着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拒强敌于国门之外的壮举.所以,她非常支持购舰计划,并从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中支出一笔资金用于购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