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不要链接,3Q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20:17:34
Rt,不要链接,3Q

Rt,不要链接,3Q
Rt,不要链接,3Q

Rt,不要链接,3Q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P2)
1、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流毒给中国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直接威胁清朝的财政.(具体有三点)
人物:林则徐(民族英雄)——他主张正当贸易活动,开展禁烟运动.
时间:1839年6月3日——6月25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影响:表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鸦片战争 (※世界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并逐步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硝烟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战争性质: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时间: 1842 年 8月
主要内容:(1)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便利列强的商品输出※最能反映列强侵略的目的)
(2)赔款:2100万银元.
(3)割地:割占香港岛.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1)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2)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海国图志》 作者:魏源 背景: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主张(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长技指 军事技术)
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P8)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侵略者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列强罪行:1、英法 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
2、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割占最多)
结果: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2、太平天国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
新特点:不仅反封建而且反侵略.(太平军在青浦大败美国华尔洋枪队、在慈溪击毙华尔.)
经过: 爆发——1851年,金田村起义.
高潮——1853年,定都 天京(今南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左宗棠收复新疆,设立新疆行省
背景:新疆危机——中亚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伊犁.
清朝政府海防与塞防之争中,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
经过:①左宗棠采用缓进急战战术,武力收复新疆.②1881年,通过外交谈判途径,收回伊犁.
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新疆的建设和开发.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P15)
1、甲午中日战争 起因:日本明治维新后,长期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 时间:1894年.
主要战役: 黄海战役 将领:丁汝昌 邓世昌——致远舰(民族英雄).
结果:日本夺得黄海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结果:中日签订《 马关条约》. 时间、地点: 1895年,日本 马关 .
双方代表:中方 李鸿章,日方 伊藤博文 .
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对我国民族工业打击最大※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21)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时间:1900年. 目的: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参与国:俄、英、德、法、意、奥、美、日. 中国人民抵抗战例——廊坊、杨村阻击战
结果: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签订《辛丑条约》.
2、《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农历辛丑年) 中方代表:李鸿章.
主要内容: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⒋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⒐8亿两
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出现“国中之国”)
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反映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或洋人的工具)
军事:清政府拆毁天津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曾三次攻进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必须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统治.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P29)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洋务派:阶级本质——地主阶级.中央代表:奕忻;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2)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3)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运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火工厂);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培养人才.
筹建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5)结果: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6)评价: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x09洋务运动的性质:由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
2、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1872年,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1880年,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唐胥铁路)——当时中国最早的一条铁路,中国开始拥有自己的铁路.
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作用:沟通中国各重要城市的联系.
3、张謇 爱国表现: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评价:状元实业家.
4、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 总工程师:詹天佑; 地点:北京—张家口
地位: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P35)
1、公车上书 背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 ; 时间:1895年; 地点:北京.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举人; 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天演论》 译者:严复——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中国西学第一)
主要思想:介绍西方进化论学说,主张不仅学西方的技术,而且学西方的政治制度;还认为只有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影响: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康有为多次上书警示
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主要内容:经济上——发展 农工商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衙门和无用的官职(※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京师大学堂),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失败原因: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而维新派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又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结局: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x09戊戌变法的目的:学习西方制度,确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朝的统治.
※\x09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是从戊戌变法开始.
第8课 辛亥革命(P40)
1、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组成: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口号:“振兴中华”)
华兴会、光复会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内容:由“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
(1)革命首义——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 10月10日; 地点:湖北武昌;
结果:占领武昌,取得首义胜利. 影响: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2)革命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 1月 1日; 地点:南京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措施: 颁布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意义: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革命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还一度恢复帝制.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既是成功,又是失败的.(成功: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
※认识: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原因: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P45)
新文化运动
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 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斗争锋芒:指向封建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代表人物及成就: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 迅—— 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影响: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
的新出路,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断创新;
对于西方文化,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为我所用.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P50)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P54)
1、京师大学堂
诞生: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建立,(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地位: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废科举,兴学堂
表现:制订新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第一次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全国实行的学制.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
3、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入我国.
(2)电影: 1896年在上海第一次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4、剪发辫,改称呼 剪发辫: 1912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 意义:带有浓厚的革命政治色彩.
改称呼: 内容:革除“老爷”、“大人”等称呼,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遍改称“先生、君”.
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5、服饰的变化 表现:西服—男士正装首选;中山装的出现——设计赋予政治革命色彩.
女式高领服装流行——出现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P63)、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P69)
1、五四运动 背景: 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性质)
过程: 重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5日)
主力:学生(前期)→工人(后期)
斗争方式:罢课(前期)→罢工、罢市、罢课(后期)
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初步胜利).
评价: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人物:毛泽东等13人.
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党的组织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指: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目标:社会主义)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P69)
1、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的兴起
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产物.
地点:广州黄埔岛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军校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军校的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军校的贡献: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高潮
时间:1926年7月 总司令:蒋介石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的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主战场:湖南、湖北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的胜利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
时间:1927年4月18日
(2)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经验教训:要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权,坚持武装斗争.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15)
1、八一南昌起义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施行对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
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结果:占领南昌,主动退出受挫.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共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期.
2、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地点:湖南;
结果:攻击长沙时,严重受挫,转军井冈山.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摇篮
创建人:毛泽东. 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组建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方面军)
创建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时间、地点: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
重大事件:①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意义: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精神P79)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P85)
1、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 地点:沈阳
经过: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诬称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
史称“九一八事变”
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2、《义勇军进行曲》——不朽的民族战歌 曲作者:聂耳.
3、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目的:逼蒋抗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方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的关键: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中共代表:周恩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和平解决的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P91)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平西南面的卢沟桥
概况: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全民族抗战兴起的根本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
对象: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 数字:6周内,屠杀30万人以上
性质(评价):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P97)
1、血战台儿庄——正面战场
背景: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军队为保卫徐州,组织徐州会战
时间:1938年春 指挥者:李宗仁;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时间:从1940年8月起 指挥者:彭德怀
作战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意义(评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P103)
1、中共七大——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时间地点: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召开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主要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③通过新的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投降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③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④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标志: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意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3、台湾光复: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P112)
1、重庆谈判
目的: 国民党——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谈判概况:1945年8月~10月,重庆.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双十协定》)(内容见书P133)
※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全面内战的爆发
时间:1946年6月 标志: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结果: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P117)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概况:中共中央采用“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结果: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孟良崮战役
概况: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率领下全歼国民党军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
结果: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1947年夏 目标: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结果: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变为战略进攻)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123)
1、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内容\x09辽沈战役\x09淮海战役\x09平津战役
时间\x091948年9月~11月\x091948年11月~1949年1月\x09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官\x09林彪、罗荣桓\x09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x09林彪、聂荣臻、罗荣桓
作战部队\x09东北野战军\x09中原、华东野战军\x09东北、华北野战军
作战战术\x09关门打狗\x09中间突破\x09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关键地点\x09锦州\x09徐州\x09北平
著名战役发生地\x09塔山、黑山\x09碾庄、双堆集、陈官庄\x09张家口、天津
战果\x09解放东北;第一次在人数上占优势\x09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x09基本上解放华北地区
三大战役的意义\x09三大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政治统治,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此,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全国的解放已胜利在握.
※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傅作义,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2、渡江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地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战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崩溃(※1927年—1949年).

找同学复印

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

全部展开

年级生物期末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 课本57页最后一段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收起

到百度查找啊

找到麻烦和我说一下3Q VERY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