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现实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23:02:41
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征,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对理想涵义的理解,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广度不同,人们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同。
第二,理想是人类特有的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规划。人能够对自我实践行为的价值取向进行选择,从而来规划自己的生命活动...

全部展开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对理想涵义的理解,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广度不同,人们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同。
第二,理想是人类特有的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规划。人能够对自我实践行为的价值取向进行选择,从而来规划自己的生命活动、决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一种由客观的物质现象所决定的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也就是人生理想的确立和追求。
第三,理想是以客观现实发展的可能性来展示明天的现实,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科学的理想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以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来展示明天的现实。理想与空想、幻想不同。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幻想虽然反映人们的一定需要和愿望,但一般离现实比较远,不表现为确定的努力追求的目标。理想是真的,又是善的,也是美的。
第四,理想植根于主体需要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人类是一个充满需要的特殊群体,而人类对需要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现实世界只能在相对意义上满足人的需要,而不能从绝对意义上满足所有人的全部需要。人始终存在着一种不断要求超越现实和自身不完善的强烈愿望,它激发着主体力求超越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跨越历史的界限,去探索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2、理想的特征:
第一,理想具有现实可能性。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人生观等影响着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它最终是能够实现的。要想使理想真正变成现实,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理想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往往是由于人们的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当。
第二,理想具有时代性。理想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理想反映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甚至人们对理想的想象也受着时代条件的限制。
第三,理想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个人的阶级地位和利益不同,理想也必然不同。任何理想都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各种理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第四,理想具有超前性。理想所描绘的内容不是现实,而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以对现实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为根据的,它高于现实、超过现实,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对人们有鼓舞作用。它区别于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空想等不切实际的想象。它是在历史逻辑的进程中,主观对客观运动趋向的一种超前把握。
第五,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的实践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科学的理想是在实践已经发展到足以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变革客体的实践,认识和把握现实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想如果脱离了实际,就是空想、幻想。另一方面,理想既不能在单纯的观念形态的范围内实现,也不能依靠单纯的思想力量来实现,而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 实现。因此,实践产生理想,理想付诸实践。理想的实践性就意味着这样一个不断循环、不断升华的过程。
3、理想的类型
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想像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人们的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认识理想的类型,有助于青年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1)从理想性质上分,理想有崇高、远大与狭隘、庸俗之分。凡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对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的希望和追求,就是崇高、远大理想;相反只注重追求个人私利和贪图物质享受,则是狭隘、庸俗的理想。
(2)从理想的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别,个人理想是指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社会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互为依赖、密不可分的。
(3)从理想与奋斗目标的关联来分,可以分为共同理想和最终理想。共同理想是人们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所确定的共同奋斗目标,它一般带有阶段性。其核心内容是某种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政治原则。共同理想是社会赖以维系的理性基础。现阶段我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是人们奋斗的最终目标,它往往带有终极的意义。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 支柱。1848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令世界震惊的《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严密地描述了他们所信仰的共产主义理想。《宣言》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社会产品的丰富足以满足“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文明有了极大提高,人们之间大公无私,相亲相爱,而不是 尔虞我诈、互相残杀。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科学的社会理想。它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
(4)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与近期理想之分,长远理想是指必需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如共产主义需要若干代人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这就是人类的远大理想。近期理想是指在较短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5)人生理想,通常按内容划分,可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社会政治理想,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的向往追求和总体设想,也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道德理想,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或个人的理想人格,是人们在道德方面追求的最高标准的行为表现。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导引下,对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四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人人生理想的大系统,对人们的活动施加综合性影响。其中,社会政治理想起着主导作用,贯穿于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之中;而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社会政治理想,从属于社会政治理想。社会政治理想,决定人生理想的方向、性质是人生理想的核心。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一个人对已经确立的信念,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反复的实践验证,确认其真正错误时才有可能改变。信念的改变如同信念的确立一样,必将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持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
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收起

理想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即理想、信念等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理想,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理想也是一种动力,人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一生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信念,是在对真理的坚信与价值认同的...

全部展开

理想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即理想、信念等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理想,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理想也是一种动力,人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一生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信念,是在对真理的坚信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坚信未来美好结果的稳定的自我意识,是坚信正确并必能产生良好结果的稳定、持久的观念。所有的信念并不一定能成为理想,但是,理想确是一种坚定的、强化的信念。
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
理想以信念、信仰为基础,信念、信仰决定理想。
信仰以信念为基础,信仰本身也是一种信念,是一切信念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属于统摄、支配地位的最高信念。信仰是主体的一种最高价值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