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好的人物访谈策划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人物访谈的策划.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得更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19 12:22:44
如何写好一篇好的人物访谈策划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人物访谈的策划.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得更好...

如何写好一篇好的人物访谈策划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人物访谈的策划.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得更好...
如何写好一篇好的人物访谈策划
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人物访谈的策划.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得更好...

如何写好一篇好的人物访谈策划我正在写一篇关于人物访谈的策划.但是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得更好...
通过例子告诉你吧
应该说做主持的经常会碰到访谈节目
事先写好访谈提纲
录好后听录音整理成文字
就是一篇访谈了
更多例子给你个网站,自己去模仿一下
简单的很
http://www.hb.xinhuanet.com/zhibo/sanxia/rwft.html
举例:::
访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主任蒲海清
2006年09月22日 11:34:26 来源:新华网
蓄水156米 一个历史性的标志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姚润丰)继三峡大坝5月20日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后,9月20日晚10时许,三峡工程又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三峡电站7号机组减掉负荷停止运行,三峡水库正式开始156米水位蓄水.三峡工程为何选择这个时期蓄水?蓄水156米高程将带来哪些效益和新的挑战?蓄水156米是否意味着三峡工程建设使命即将结束?为此,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主任蒲海清21日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这是一次以人为本的科学蓄水
记者:今年长江来水严重偏枯,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期蓄水?初次蓄水时间为何定在晚上10时?
蒲海清:按照三峡工程建设规划,长江三峡枢纽工程三期蓄水(156米水位)2007年汛后蓄水至156米,但考虑到工程建设进度和移民工作的实际进展,将原定时间提前到2006年汛后.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枢纽、移民工程验收组验收后认为具备蓄水条件.报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工程156米蓄水于9月20日正式开始,大约在10月20日达到156米.
由于今年长江来水严重偏枯,所以这次蓄水方案中强调不要把蓄水放在第一位,蓄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下游生活、生产和航运用水的基本需求,充分考虑下游生态的基本需求,保证必需的下泄量,尤其是考虑了后汛期来秋汛的可能性,确保枢纽和下游荆江河段的防洪安全.如:方案要求,为确保安全度汛,9月25日前水位不超过144米,9月30日前水位不超过148米.为保证下游抗旱、航运、生产和生活用水,蓄水期间下泄流量保证在每秒8000立方米至1万立方米.
将初次蓄水时间定在晚上10时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为晚上7时至晚上9时是用电高峰期,综合考虑发电和用电的因素,将20日的初次蓄水时间定在晚上10时,通过发电运行调节,从21日开始能够确保发电安全运行.
记者:135米、156米、175米三个水位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这次蓄水为何确定156米高程呢?
蒲海清:蓄水135米,称为围堰挡水发电期,标志着三峡工程二期工程结束,三峡工程开始初步发挥综合效益.蓄水156米,枢纽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标志着三峡工程从施工期转向运行管理期,三峡工程正式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蓄水175米,为正常运行期,标志着三峡工程胜利竣工,三峡工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一次建成,分期蓄水”,分期蓄水主要考虑两大因素:为了减少移民压力和验证泥沙淤积问题.三峡设计最高水位175米,但不可能一步攀上去.移民和工程建设是分期进行的,水位也是逐渐上升的;考虑库区泥沙淤积对航运的影响,水位抬到156米以后,回水末端要向上游延伸,可能延伸到铜锣峡以下,淤积的部位也会往上游延伸一点.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泥沙淤积问题比预想的要好.
蓄水156米是三峡建设史上又一重要历史时刻
记者:蓄水156米后,三峡枢纽工程将对防洪、发电和航运及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蒲海清:三峡工程蓄水156米标志着三峡枢纽工程进入初期运行阶段,防洪、通航、发电等综合效益将正式发挥.从发电效益来说,156米蓄水后,其年发电量预计相当于一个半北京市的年社会用电量.175米蓄水后,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1820万千瓦(26台×70万千瓦/台),年发电量847亿度,约占全国发电量的5%左右.待地下电站的6台机组完建之后,发电量将在900亿度以上,将进一步有效缓解电力紧缺的局面,老百姓也将得到更大的实惠.
航运方面,蓄水至156米后,水库库尾将至铜锣峡江段,将增加数百公里的干流与支流航运里程,将进一步降低航运成本,提高航运效益.现在永久船闸正在完建,明年汛后完建后,长江航运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景观方面,蓄水156米后,随着水面的上升,三峡景区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许多新亮点、新景观将出现在世人面前,如小小三峡等,加之两座现代奇观——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以及沿江两岸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同硕大的山水画卷,气象万千.
特别是防洪方面,蓄水156米后,防洪库容将达到110.8亿立方米,三峡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配合下游分蓄洪工程,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将提高至百年一遇.蓄水175米后,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将达到221.5亿立方米,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遇千年一遇以上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配合下游分蓄洪措施,可保证荆江河段的安全.
记者:水位上升到156米后,三峡工程将迎来哪些更严峻的挑战? 蒲海清:伴随着水位的升高,大坝安全、水库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首先是枢纽工程能否稳定运行,今年6月,围堰爆破成功,大坝首度直接挡水,运行正常.但在高位水位运行,三峡大坝、左岸电站发电机组、主要建筑物和通航设施将接受新的考验.
其次,蓄水后,水库水域面积增加,水流进一步减缓,水库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会产生新的变化.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能否长期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峡水库的运行和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记者:蓄水156米后,是否意味着三峡工程建设告一段落?
蒲海清:三峡工程自1993年开工建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三峡工程建设者和广大移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顺利实现了各项阶段性目标.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转入二期工程建设.2003年,三峡工程实现135米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的二期工程目标.目前,三峡大坝已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质量优良;库区移民已累计搬迁安置116万多人,超过了原来规划的人口;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态势,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库区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行百里者,半九十”.三峡工程蓄水156米,并不意味着三峡工程建设告一段落.目前,右岸电站、地下电站以及船闸完建等一系列工程还在紧张进行.虽然三峡工程已由建设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运行管理为主的新阶段,但今后的工作将更加繁重,需要抓紧落实各项运行管理措施,加强对枢纽泄洪、电站及船闸等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尤其要加强对枢纽各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及其资料分析,及时掌握工程各建筑物和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建筑物和设备正常运行,切实保障三峡工程有效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特别是,移民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目前库区移民已累计搬迁安置116万多人,估计还将有20多万移民需要安置,最终的移民将达到140万左右.由于三峡库区属于我国连片贫困区之一,水库淹没涉及的20个县,大部分是贫困县,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库区产业基础薄弱,确保140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记者:如何采取措施建设一个清洁、生态、和谐的三峡水库?
蒲海清:三峡工程进入初期运行阶段,无论对于三峡工程建设本身还是对于我国水利水电事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但三峡工程具有高度的重要性、特殊性.要夺取三峡工程全面和最终的胜利,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我们要完善移民安置政策,加大对移民后期扶持力度,推动库区特色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在加快制定《三峡水库管理条例》、《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和法规的同时,要尽快建立能够有效调控水库资源利用、与工程安全运行相协调、兼顾上下游平衡发展的水库运行机制,为建设一个清洁水库、生态水库、和谐水库、健康水库提供可靠保障.(完)

提前作预案,把被采访对象的资料尽可能翔实了解,然后有准备去采访。
采访过程中,先摸清采访对象的长处、喜好等,然后根据你的需要引导他讲重点内容。
多听、多写,作为采访者你要尽量少发表意见。
至于如何写,要看你所在的地方更喜欢什么风格、更需要什么风格而定。
作为实习生,多写一点,然后领导会在审稿时给你建议。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

全部展开

提前作预案,把被采访对象的资料尽可能翔实了解,然后有准备去采访。
采访过程中,先摸清采访对象的长处、喜好等,然后根据你的需要引导他讲重点内容。
多听、多写,作为采访者你要尽量少发表意见。
至于如何写,要看你所在的地方更喜欢什么风格、更需要什么风格而定。
作为实习生,多写一点,然后领导会在审稿时给你建议。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国际大奖获得者)时,他因为反感采访,加之紧张,采访无法进行。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问题,使他放松。
四、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采访也是功夫在诗外。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对法家思想和军事很有研究,就问他对韩非子、荀子、商鞅和《吕氏春秋》的评价,通过对商鞅"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谈到了他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
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问要开门见山,提问语要简明扼要,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提问语要注意具体,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比如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就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提出:"你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群众会告你专制强权,也许以后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你对此怎么看?"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和兴趣。采访完后,他说:"本来想应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笔者直言不讳地问:"人们对你的评价是毁誉参半,你对此怎么看,你对自己如何评价。"这个问题打开了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也撕开了他的防护衣。后来采访对象说:"你是第一个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我一下就觉得你对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对待我。"
写一篇有血有肉、鲜活的人物专访是采写者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离目标也就近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