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短的,还要有趣的好的再加5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10:26:38
要短的,还要有趣的好的再加50!

要短的,还要有趣的好的再加50!
要短的,还要有趣的
好的再加50!

要短的,还要有趣的好的再加50!
某日,老师留一作业,要求写一篇作文,字数在300字以上,一学生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于是,在作文本上写道:文贵精,不在多;《陋室铭》《爱莲说》;作文必须三百字;我不作,你奈何?

教师家庭出身,又教了几年的中学语文,恪守着自己的“墨规”,对于那些标点符号都不表示,或不完全的时令文章,一是读不懂,二是学不会。每当看见这些文章,总会想起那个“编辑和作者”的故事。一个作者,寄了一篇文章给编辑,并附言说:“我对标点符号向来是无所谓的,请您帮助添加上去。”编辑客客气气的将文章退了回去,也给作者写信说:“我和您恰恰相反,对文字倒是无所谓的,下次您再要投稿,只须寄些标点符号来就可以了。”...

全部展开

教师家庭出身,又教了几年的中学语文,恪守着自己的“墨规”,对于那些标点符号都不表示,或不完全的时令文章,一是读不懂,二是学不会。每当看见这些文章,总会想起那个“编辑和作者”的故事。一个作者,寄了一篇文章给编辑,并附言说:“我对标点符号向来是无所谓的,请您帮助添加上去。”编辑客客气气的将文章退了回去,也给作者写信说:“我和您恰恰相反,对文字倒是无所谓的,下次您再要投稿,只须寄些标点符号来就可以了。” 下边来说些古人称谓的问题。
古人的称谓纷繁复杂,除“姓”、“名”以外,还有“字”、“号”等等。例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屈原名平;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古代人又是如何具体使用的呢?
一、直称姓名,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等。
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
七、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八、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九、称爵名: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十、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上述称呼以外,还有以下一些,也略作介绍。
一、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二、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三、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因此,概括起来就是“家大、舍小、令外人”。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四、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五、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另外,再说些题外话。有了一定岁数的人都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反映战争时期的影片中有句行话:“同志,我可找到你们了!”然后,断断续续交代后事,或是机密文件,或是地下党员名单,或是党费等等,不一而足,再三叮咛要缴到党组织手上,不吩咐完毕不会咽气。六十年代,伟人的“向XX同志学习”,更是把“同志”称呼推广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时间,不分男女,无论长幼,统称“同志”,这是时代的烙印,历史的荒谬。试想,日常生活中,你何以知道眼前那位素昧平生的男(女)士,与你同理想、共志趣,而直呼“同志”?不知曾几何时,大约发轫于网上,“同志”一词成了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的专用名词,于是,除了特殊场合,如今,鲜有人在平时场合,再使用此称谓者。
“小姐”一词,通称于年轻女性。这个词绝不是舶来品,也不专属于资本主义,好象起源于我国封建社会。针对当时的豪门望族、官宦人家的闺秀而言,例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但是到了1949年以后,因为被视作是封资修的东西,被搁置了很长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这个称呼又复苏重生,被广泛地使用起来,成年女性,只要不是太老,不知对方婚否,叫“小姐”绝对没错,兴许被称呼者还会因为在他人眼里,保持青春永驻的形象而沾沾自喜。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开放,绝迹多年的色情业又沉渣泛起,迅速蔓延,“小姐”一词成了从事这一行业年轻女性的专用术语。于是,这一称谓不再看好,遭人鄙视,使用不当,非但不讨好,甚至反遭白眼。接下来的问题是,“小姐”不能滥叫了,日常生活工作中,见了年轻女性称呼什么呢?笔者认为,商店里仍称“营业员”;餐饮、旅馆还叫服务员,因为你是买方,大致不会出什么差错;去公司、企业的办公室,知道职务叫职务,诸如,某科长、某会计、某经理等等,都不知道的话,把“请”字当先,“请问”、“请问一下”、“请打搅一下”等等,总不会错;马路上想打听个什么事儿,干脆就别问年轻女性,亦可免了瓜田李下的嫌疑,被人怀疑动机不良。
不知从何时起,夫妻之间称呼“老公”、“老婆”,且一时甚为流行,演艺界那些媚俗的影片、电视剧更是惺惺作态,漫天飞舞。其实,“老公”二字是以性别来称呼的,‘公’是相对于‘母’来说的,是人们区分人或者动物公与母性别的。世界上的‘有性动物与植物’多有公母之分,换一个说法就是雄性与雌性。我们在认识动物时首先要分清雄雌:男人女人,公狗与母狗,公牛与母牛,雄花与雌花等。人类的人际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动物之间的称谓所能表达人类关系与情感的。所以,从古到今,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就把人际关系的界定与处理作为头等大事来进行的。进行了慎密的思考与研究而后得出确定的那些称呼,并被长期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目前公认称谓的合理性。而现在我们用“老公”来称呼丈夫,这不但定义太简单,而且容易误会。 我们试想一下,丈夫是“老公”,丈夫的父亲称什么呢?称“老老公”?赵本山在小品中讽刺把妻子称作“老母”的现象,这不能说不辛辣。照这样下去,不是乱了套?妻子叫“老母”,自己的母亲叫什么呢?沿伸其义简称下去,则会有“老雄”,“老男”称呼丈夫,“老雌”,“老母”的叫妻子。不仅乱了称呼,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一片外语热的高潮中,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他们大声疾呼,四处奔走,强调学习母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汉王朝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多次遭外族入侵,之所以没有亡国灭种,汉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偶然发现台湾国中的语文教材,很是震惊,只有一个感觉,幸亏有了台湾,中华文化的香火还能延续下去,无须为大陆目前的语言状况而杞人忧天。
偶然比对一下中西文化,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例,尤其是牵涉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我国古时候,更是面面俱到,应有尽有。似乎,西人钻研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在我们的历史文献资料找到印证。十八世纪法国杰出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不公正制度的危害犹甚于不公正社会”理论的阐述,我们的孔老夫子就有一句极为精辟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青年中,盛行颓废思潮,花衬衫、喇叭裤、长发披肩,流行“披头士”。其实,这一形象,李白不是早就有了,“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吗?“散发”,不就是“披头士”打扮?上世纪初叶,李叔同先生在他的一首《金缕曲》里还有更为精彩的描述,“披发佯狂走”——活脱脱的一个“披头士”形象。上世纪三十年代,闻一多和梁实秋等先贤,一度也曾峨冠宽服,模仿魏晋六朝士人的装束,说白了,就是向往无拘无束,游戏人生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嬉皮士”的另一种面貌。这也是我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虽九死而无一悔,誓死志靡他的根本所在。
2、 人生于某年,我国流行的传统的纪岁方法,即以十二支象十二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相配,以某年的干支肖为某兽,俗称为“生肖”。
在我国,以天干地支纪年,由来已久。但是,在后来流传中生肖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有十二兽附会其上,以至于人们对自己的生辰更习惯于用十二兽来表达?生肖和我们人生究竟是什么关系?生肖的习尚常常给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然界的一些生灵怎么会和我们生命联系在一起?
形式上,生肖是我们古人纪年岁的一种方式,但是实质上,生肖是我们民族文化生命的重要标识。人类如果只对自身的生物生命有所了解,而对文化生命一知半解,那人类生命奥秘的破解,不可能是完整的。据报道,生命科学的专家们,已破译出与人类基因最相似的还有鸡和鼠。从生物生命基因而言,它们与人极为相似。为什么呢7研究人类基因的专家们感到迷惑不解,作为一个民俗学家,却由此而激起了另一层思考:中国古老的创世神话中,天地的开辟,万物的萌生,比较多的传说,都将此功劳归结于一个是鸡,一个是鼠。如《荆楚岁时记》载,古人把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大年初一,尊封为鸡的生日:而鼠在生肖中又位居第一。联想基因解析中它俩与人类基因的相似,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巧合,还是我们尚不了解的生物生命演变的轨迹?抑或其他?看来,研究生物生命基因的专家,研究文化生命基因的学者对此都需要作深入探讨。
在前人研究的的基础上,本人也曾对生肖的缘起作过一些探索,然而,越探究,越感艰难。一国的地质文化一民俗,与表层文化——上层文化或日精英文化的形成,是不同的。前者,如同生肖习尚及其他民俗事项一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相沿成习,积习成俗的.是群体性行为方式的感染和“我们感”文化心理模式的认同。而儒学一类的上层文化,则是由孔子为首的个人的倡导而逐步构建推行的。另外,传统的帝王将相历史观,旧的史书的历史记录以上层文化为主.著书立说,多有明确的记录,甚至毁坏散失者亦尚有踪迹可寻,而人民的文化历史往往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在历史的文献中留下他们的印痕轨迹。因此生肖习尚的彻底解密,还有待于地上地下新资料的发现。
受命撰写本书,依本书的宗旨而行。力求在学术研究的缕析中,予以知识性、趣味性的阐述。除本人的一些心得外.还采纳引用了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材料.由于本丛书体例的关系,没有一一列出。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收起